1931年9月18日,日本在中国东北悍然发动九一八事变,拉开了侵略中国的序幕。四个月之后,日本全面侵占东北。日本侵略者一方面建立傀儡政权,一方面对东北进行野蛮的经济掠夺。十四年时间里,东北三千多万同胞惨遭蹂躏,东北经济也被日本完全殖民地化,沦为日本的经济附庸,并成为日本“以战养战”的工具。
疯狂掠夺 深重灾难
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大肆盗抢东北工矿资源,圈占耕地,低价征收粮食,并垄断东北的资金供给,给东北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灾难。
自古以来,战争的深层根源都与经济掠夺密不可分。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的目的是实现国土的延伸,同时也是它多年来垂涎东北丰富物产资源的结果。
九一八事变前,东北经济已经有了较快发展,是当时中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之一。农业方面,由于东北地方政府鼓励关内农民移民东北开荒,东北的耕地面积逐年增加,形成了松嫩平原、三江平原和以松花江、牡丹江流域为中心的粮食主产区,其中大豆等农作物的商品化率已经达到很高的程度。工业方面,形成了由东三省兵工厂、东北航空工厂和奉天纺纱厂为代表的官办工业体,和以榨油业、酿酒业、面粉加工业和陶瓷业为代表的民营工业体。此外,东北的铁路运输、金融、对外贸易和商业零售业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其中钢铁、冶炼、军工、纺织和榨油等行业都排在全国前列。
但是,九一八事变打乱了东北的经济秩序,阻断了东北自身工业化、近代化的进程。日本加紧对东北经济资源进行疯狂掠夺,致力于系统的殖民地经济体系建设,东北经济完全被绑在日本军国主义的战车之上。
工业方面,日本在东北奉行“工业日本,原料满洲”的殖民主义经济政策,对东北工矿资源进行大肆掠夺。九一八事变后,日军首先侵占了大量东北原有的工业,如以张作霖、张学良父子为首的奉系军阀所办的军工、矿山、冶炼和航空等全部企业。日本在东北还先后设立了“满铁”、“满炭”、“满电”、“满业”、“满飞”等200多个会社,控制了整个东北的经济命脉,同时便于他们对这些战略和军事资源进行疯狂的盗抢、开采。到1945年,日伪在东北的工矿企业就达到6878家。其中像“满洲铁路株式会社”(“满铁”)这样大型的日本工矿垄断企业就有314家,资本达伪币61亿元,占日本总资本额的86%。
日本通过种种手段对东北的煤矿、铁矿、有色金属和石油等战略物资进行掠夺,支持其战争的需要。如“满铁”在日本关东军的协助下先后占领了阜新孙家湾煤矿、锦州八道壕煤矿、大连复州湾煤矿、朝阳北票煤矿及漠河金矿等28处矿区。加上九一八事变前日本占据的抚顺煤矿、鞍山铁矿和延吉天宝山铜矿等,日本霸占了东北全部重要煤矿、铁矿和有色金属矿藏。
煤炭是日本发展军事工业最重要的资源,是日本军国主义经济的基础。抚顺煤被誉为“东洋的标准煤”,日本当时最大的海军专用船厂吴海军工厂几乎全部使用抚顺煤。当时制造大炮和军舰甲板的用钢必须用抚顺煤来冶炼,否则达不到钢号标准。1932年至1945年,日本从东北掠走煤2.23亿吨、生铁1100万吨、钢580万吨、木材1.4亿立方米。煤炭、钢铁等作为日本生产杀人武器的原料大多被运往日本本土的大孤、京滨、中京、八幡等军工基地。1937年之后,日本制定了“产业开发第一个五年计划”,进一步以“杀鸡取卵”的方式掠夺东北的矿产资源,并大量运往日本本土。1943年东北煤的总产量是2500万吨,其中70%的煤产量(约1700多万吨)被日本掠夺。此外,东北的石油等重要战略物资也源源不断地运往日本。金属制品、油脂、蜡制品、水泥、火柴及棉布等物资也是日本掠夺的重点对象。
农业方面,日本通过移民、“粮谷出荷”等政策侵占东北农民土地,低价收购粮食。早在20世纪初,日本人就通过“商租权”等形式掠夺东北的土地。九一八事变后,日本通过制定“百万户移民计划”大量圈占东北土地,掠夺农产品。到1945年8月日本投降时止,日本共向东北移民10.6万户,计31.8万人。他们还通过“满洲拓殖公社”等组织采取各种手段在东北掠夺土地3亿九千万亩,面积是日本本土耕地面积的3.7倍,占东北总耕地面积的60%。大量的日本移民导致越来越多的中国百姓丧失土地,流离失所。伪满总务长官武部六藏竟厚颜无耻地说:“战时体制下,人民必须忍受一切痛苦,多出一粒粮食就是增加一粒子弹。”14年中,日本共在东北掠夺粮食12000万吨。仅1939年一年,日本就从东北掠去大豆320万吨、高粱468万吨、谷子313万吨、玉米230万吨、小麦97万吨。1940年至1944年,日本从东北农民手中强征出荷粮3600万吨,其中1130万吨运回日本。
金融方面,日本关东军在九一八事变后按照“铁路控制人员和物资,以金融机关控制信用资金”的方针,首先劫收了东三省官银号、吉林永衡官银号、黑龙江省官银号和边业银行四家主要金融机构,抢掠了大量的黄金、白银和货币。1932年,日本合并各官银号、交通银行和边业银行等金融机构,成立了伪满中央银行,从而迅速完成了对东北金融资源的垄断控制。伪满中央银行在日本关东军的操纵下,掌握和控制着整个东北的资金供给,垄断货币的制造和发行,成为了日本掠夺东北物资和盘剥广大人民的重要工具。日本通过伪满中央银行实行通货膨胀政策,大量发行货币,仅1945年上半年就发行伪币88亿元,是1937年伪货币发行量的26倍,1932年的52倍。日本在东北的伪货币滥发造成了东北地区物价飞涨,人民生活物资极度匮乏。日本从1937年起还推行了强迫性的“国民储蓄运动”。这样,日本一方面压缩东北广大人民的购买力,另一方面更多地集中资金作为军事掠夺资金,低价收购东北的战略物资。
日本在东北大量种植和贩卖鸦片。日本指定奉天、吉林和四平等地为鸦片种植区,到1944年鸦片种植面积已经达到73万亩。日伪当局还在奉天、新京、吉林、宾江、营口、锦州及四平街等地设鸦片专卖工厂和“管烟所”。所谓“管烟所”就是日伪政府公开经营的贩毒所,俗称烟馆。1933年,这种经伪政府登记的烟馆就有2500多个。在恶毒的鸦片政策下,东北地区的烟民数量颇为惊人。1933年登记鸦片成瘾者为56804人;1937年则发展到81万人;至1945年8月日本投降时,东北吸食过鸦片的人至少有254万人之多。日本利用鸦片走私牟取暴利,1944年鸦片收入已经达到伪币4.3亿元,占当年伪满洲国财政收入的20%,居于各业创收之首位。鸦片战略在日本的侵略战争中发挥了“以毒养战”的作用,贻害至今还在。
九一八事变后,日本除了垄断东北的工矿业、农业和金融业,还对东北的商业、交通运输业及人力资源等都进行了全面、大规模的掠夺。同时,日本建立的“奉西工业区体系”等系统的掠夺规划也在东北全面铺开,其目的是调动一切经济资源为日本的侵略战争服务。随着侵华战争的全面爆发,尤其是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东北的经济完全被拖入战争轨道,东北原有的经济体系被打破,彻底沦为日本经济的附庸。
恶意控制 畸形发展
日本对东北经济侵略的目的是以战养战,东北殖民地经济不是以经济效益为宗旨,导致东北经济畸形发展
九一八事变后,日本为了把东北作为全面侵华的军事基地和后方,通过“满铁”、“满炭”、“满电”等诸多日本会社把东北重工业控制在自己的魔爪之下,更加残酷地掠夺东北资源。尤其是日本在1937年成立的满洲重工业开发株式会社(满业),是一个既包括原材料工业,又包括机械制造业的大规模工业公司。它成立之后完全形成了对东北煤炭、钢铁、汽车、飞机和机械制造等所有重工业的垄断,成为了日本对东北进行经济掠夺的重要工具。
对经济严格管制。为了加强对东北经济的控制和掠夺,1937年5月1日,日伪当局公布了《重要产业统制法》。随着日本侵略战争的扩大,经济统制日益加强,统制的范围与种类也日趋扩大。到伪满后期,所进行的统制已经涉及社会经济生活的各个方面。统制手段主要是通过一系列特殊公司、准特殊公司、棉业联合会、特产物专管公社等组织机构,对产品的产销、价格、数量配给等实行统制。随着侵略战争形势的变化,统制已扩及到一切部门和所有物资。1940年6月,生活必需品及其他物产的销售价格、加工订货费等都由殖民当局确定,并且规定一切从业者都要组成统制组合,商品的统制配给机构遍布全东北村镇。通过组合进行统制的有棉纱、棉纺织品等;通过特殊公司与准特殊公司进行统制的有粮食、生活必需品、毛皮、皮革、水泥、非铁金属等;通过专卖进行统制的有面粉、盐、石油等。从重要商品扩及到一切商品,从生产数量、销售、分配到价格等都实行严格控制。东北具有代表性的民族工商业,即农产品加工业和农产品交易业在经营上受到严格控制与限制,逐渐被统制机构所吞并,或关厂停业,或成为日伪指定的加工厂以及配给店。
对东北人民的残酷剥削和非人压迫。在日本侵略过程中犯下的罪行罄竹难书,大屠杀是最为罪恶深重的首罪。这种屠杀不仅表现为屠城、屠村,也表现在经济掠夺过程中对劳工的随意虐杀。据不完全统计,在东北被日本致死的劳工就达200万人。在阜新的孙家湾煤矿、北票煤矿和大石桥菱镁矿等多处都有“万人坑”,每个“万人坑”少者有几千人的尸骨,多者有六七万具尸骨。现在查明的东北59处“万人坑”就埋葬着60万具死难工人的尸骨。这些“万人坑”大部分分布在东北的大型工矿企业附近。东北农民遭受着同样的悲惨命运。在经济统制之下,日本采取低价强征农民的全部粮食和其他农产品,而对农民消费的口粮、油、盐、酱以及其他生活必需品只给予最低的配给,广大东北农民缺吃少穿,忍饥挨饿,挣扎在死亡线上。
日本的经济侵略对东北经济侵略造成了巨大危害。首先,日本对东北矿产资源的野蛮破坏性开采,使东北的矿产资源遭到了严重的破坏、浪费和损失。例如,日本为了加速采煤进度,降低采煤成本,他们竟然不顾工人死活,用残留煤柱的方式取代用坑木支撑矿道的方法掘进,以便加快出煤。他们还采用单一煤层片盘式开掘的方式,在煤田多打斜井,增加采掘面,根本没有长期开采计划和地下资源保护的规划。这种蚕食式的野蛮采煤方法开采率只有30%,这样不但损耗了大量的煤炭资源,而且也破坏了煤田的完整性,给以后采煤生产带来了严重的困难。这种野蛮开采带来的恶果到现在还困扰着东北的采矿行业。
其次,日本对东北经济掠夺造成了东北经济的畸形发展。日本在东北的经济政策是以战争为核心,所以他们确立的经济体系以满足战争需要为目的,全力进行军事重工业生产,从而导致了轻重工业比例严重失调。重工业空前地畸形膨胀,以轻工业为主的民族工业严重萎缩。以1943年为例,重工业资本额占整个工业总资本的79%,而轻工业只占到20.8%。轻工业的严重滞后,导致东北人民的日常生活用品供给严重不足,民生凋敝,生活困苦。农业生产同样被畸形发展。九一八事变后,日本主要发展大豆、棉花和油料等战略物资的种植,而东北原有的种植业和种植体系受到严重破坏,直接破坏了广大东北农民的基本生活。
再次,日本对东北的侵略摧毁了东北的民族工商业。在日本殖民经济统治政策下,东北的绝大多数民族工商业倒闭,或者沦为日伪“特殊会社”的加工厂、配给所。据1942年的调查,在全部东北工业中,东北民营公司中日本私人资本占97%,中国私人资本只占3%。到日本投降前夕的1945年6月,在日伪的特殊公司和准特殊公司的资本中东北民族资本也只占到0.2%。同年,沈阳又有836家工厂倒闭。到1945年8月,东北民族工商业所剩无几,存活下来的企业大多也奄奄一息,濒临于崩溃的边缘。
(本文作者分别为辽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副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