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我国最古老的运算工具,算盘在拨打推敲中度过1000多年的岁月,无论家事国事都离不开这个简便的工具。即便是在70多年前的抗战历史中,算盘虽然不是枪炮这样的军需品,但是哪里又少得了它呢。不过,战时的算盘和我们今天熟识的算盘却有明显的不同。有专门设计、制造战船所用的算盘,有便于行军携带的袖珍算盘……想看今天留存了哪些抗战年代使用的算盘,还得到博物馆去看看。
在北京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的抗日战争馆里,陈列着一架有些斑驳沧桑的珠算盘革命文物。它是硬木边梁、十三档、上二下五珠的七珠算盘。在说明牌上写着“这是抗日战争时期,铁道游击队政委在炭厂当会计先生作掩护时使用过的算盘”,顿时令人对这架看似普通其实并不普通的算盘刮目相看、肃然起敬。
在延安革命历史纪念馆里,珍藏着一架特殊的算盘。它的框、梁为平常木质,而其算珠却是用山核桃磨制而成,档杆则用粗铁丝做成。这架算盘,是从当年党中央所在地杨家岭征集到的抗日战争时期的革命文物。
但是,既有历史纪念意义,又独具算盘史审美价值的抗战算盘,则要数“珠算宗师”程大位故居纪念馆的算盘世界里珍藏着的一架“行军算盘”(又名“针线包算盘”)了。
行军算盘是一只足以打破人们关于算盘概念的算盘珍品。因为它压根就没有一般算盘所必须具备的木框、木梁的长方形框架结构,而是将算盘的每一根珠杆作为一个独立部分,以铁皮支架固定起一根珠杆并以螺帽在珠杆上固定成一段横梁,分隔上边的一颗算珠和下边的五颗算珠,然后再把这九根特殊珠杆单元,用线缝制固定在草绿色军用帆布底板上,成为一只上一下五珠九档算盘。
工作状态下的这只行军算盘,犹如一只铺展开的针线包,呈200×300毫米的长方形状;闲置时的行军算盘可依势卷起成针线包状。可以看出,这只行军算盘的细部结构,实际上就是将传统算盘以每一档为单位化整为零总装而成。薄铁皮珠架实际上就是一段盘框,档与档之间的盘框作用实际上是由帆布在承当,而隔开上一下五珠的横档则由固定在铁丝螺杆制成的档上的小六角螺帽充任,这样,这些处于同一直线上的小六角螺帽就成了行军算盘的横梁。这只行军算盘共有9档,它们是由9个相同的部件用粗针线缝纫固定在帆布盘体上的,随着需要可以增减档位以扩展或缩小算盘的计算容量。
行军算盘的最大绝妙处,就在于它的帆布底座展开便成为一只算盘、卷起就成为一只“针线包”,便于携带和存放。据说,该“针线包算盘”文物出自抗日战争时期的战地会计(事务长)之手,极大地方便了行军中的携带和宿营时的运算,因此被称为“行军算盘”。
这只行军算盘,是在程大位纪念馆1986年纪念明代著名数学家程大位逝世380周年大型纪念活动及程大位纪念馆建馆并正式对外开放的日子里,由程大位家乡安徽省黄山市屯溪区珠算协会向海内外广泛征集各种算盘和珠算资料时征集到的。
上图 行军算盘 汪 苹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