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东北三省经济的主要特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第一,经济增速下降,且明显高于全国下降幅度。众所周知,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的一个重要表现就是经济增长速度从过去的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特别是2011年四季度开始出现了经济增长速度的明显下降。但是,东北三省的经济增长速度变化与全国并不同步。从2014年开始,东北三省的经济增速出现了明显下降,显著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第二,经济效益下滑,且明显高于全国下滑幅度。
东北三省经济增长速度和经济效益出现明显下降的事实,原因不是单一的,需要一个综合的解释。要从微观和宏观、体制与政策、产业与企业、国际和国内、历史和现状等多个维度看待和分析东北地区出现的问题。除了全国经济普遍存在的一些矛盾和问题外,东北地区存在的根本问题是:至今没有很好地解决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的体制机制问题;至今没有很好地解决传统产业的发展困境、老工业基地的深层次矛盾;至今没有解决好新兴产业发展和新旧增长动力接续转换的土壤和环境问题。
首先,“新东北现象”实质上是没有解决好传统产业发展困境和老工业基地深层次矛盾集中爆发的问题。东北地区曾经是引领中国经济增长重要的增长极,在长期发展中,形成了重化工业比重相对较高、人力资本结构相对固化,而市场开放水平相对比较低的局面。虽然东北三省的政府和企业各有各的难题、各有各的问题,但是,一个普遍性的情况就是,偏重、偏老、偏大的产业结构现在确实已经不能很好地适应市场的需求。目前,就全国来说,已经整体上进入到工业化的后期,工业和制造业的结构正在发生根本性的改变,绝大多数重化工行业的需求峰值已经或者即将到来,这一点,我们可以从钢铁、水泥、平板玻璃、电解铝等行业目前的市场情况看出。当一个行业没有需求时,存在于该行业的企业则很难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东北三省很多行业出现整体性盈利水平下降的情况,与此有直接的关系。
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后,要继续发挥投资在稳定经济增长中的关键作用。实现稳增长重要的是有效投资。有效投资必须是有效益、有效率的,但问题在于,当一个行业没有需求空间的时候,投资的关键作用很难发挥。投下去就会变成库存,成为资产沉淀,这其实是没有意义的。这也是东北三省目前面对经济下滑却没有有效手段的原因之一。
其次,计划经济的体制机制遗产并没有从根本上根除,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难以充分发挥。体制僵化、历史包袱较重等一直是东北三省经济发展的重大影响因素,也是近期出现的经济增速和效益明显下滑的重要原因。从当前出发,要把解决国有企业的历史遗留问题作为一个重要举措。对此,光靠所有制改革是远远不够的,混合所有制改革只是解决了激励和治理问题。一定要把激励和治理改革与产业重组或结构调整有机结合起来,二者对于国有企业重塑竞争力至关重要。
培育东北经济增长新动力的关键是政府行为模式的重塑。一是政府作用要从生产型政府向服务型政府转变,特别是地方政府要从政策优惠竞争转移到企业营商环境竞争,形成有利于新动力培育的政府治理体系。各级政府的工作重点要从大投资、大出口、大招商转向大创新、大改革、大服务,着力建立一个统一开放、公平竞争、有助于引导和激励创新的市场体系。
二是要创新宏观政策,为产业升级和企业转型发展提供一个稳定的预期。同时,要立足于解决产业升级和企业转型中面临的主要障碍,即关键技术和共性技术缺乏、创新人才不足、现有创新成果产业化体制机制不顺等,从根本上营造一个有利于创新的环境。
三是要在全球范围内优化资源配置,加强贸易、投资与产能合作。东北三省的产业基础特别是制造业基础很好,在“一带一路”的大背景下,主动对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需要,推动装备制造业走出去,就可以既充分放大自身的比较优势,又解决产能过剩和市场需求不足的问题。
总体看,东北地区的根本出路在于深化改革,推动转型。以空间换时间,将是东北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出路。
(作者系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研究部部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