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9日《经济日报》读者版刊登《好政策别总“在路上”》的文章,既有小微企业主期盼进一步简政放权、加快转型升级的呼吁,又有工信部宏观政策研究者支招如何打通政策落地“最后一公里”。话题直击社会难点,报道点面结合,具有针对性和指导性。
除了政策落实不到位,融资难、融资贵等也是制约诸多小微企业发展的“老大难”问题。作为一名基层银行从业者,我在长期调研中发现,小微企业自身存在的内部管理不到位、财务制度不健全、缺乏足够的抵质押物等是使其陷入融资难困境的三大主因。从银行层面来说,应创新工作思路,积极帮助小微企业解决这些难题。首先,要加大小微企业专营机构建设。各地银行可指定特定支行对接小微企业,并配置充足的信贷规模和专门的客户经理,及时掌握企业的生产经营情况和金融需求。
第二,在政策及权限范围内,进一步缩短业务流程,简化信贷手续,更好地服务小微企业发展。例如,我们农业银行景德镇分行就推出小微企业简式快速贷款,因其运作流程简单、审批环节少、投放速度快,受到不少小微企业的欢迎。
第三,要为本地企业“量体裁衣”研发新产品,应结合企业生产经营周期确定贷款到期日,而不是固定1年或者6个月。条件允许时,还可以鼓励小微企业多采用票据结算,开展小微企业贴现业务,帮助其解决经营发展过程中面临的资金短缺难题。
(中国农业银行江西景德镇分行 宋 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