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网首页 | 手机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第10版:胜利日庆祝特刊 上一版3  4下一版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5年9月4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扬我国威
图① 9月3日,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大会在北京隆重举行。 新华社记者 查春明摄
图② 接受检阅的英模部队方队。 本报记者 李树贵摄
图③ 飒爽英姿的女兵。 新华社记者 凡 军摄
图④ “东北抗联”英模部队方队军容严整。
新华社记者 蔺以光摄
图⑤ 白求恩医疗方队接受检阅。 本报记者 张小影摄

雄伟的天安门前,举世瞩目!宽阔的长安街上,三军列阵!

在鲜红军旗指引下,“狼牙山五壮士”、“平型关大战突击连”、百团大战“白刃格斗英雄连”……代表着八路军、新四军、东北抗联和华南游击队的现役英模部队方队昂首向前、步伐铿锵。刀切一般的队列,坚毅自信的面庞——他们以威武的英姿、雄壮的阵容,接受祖国和人民检阅,也是在向世界宣告:中国拥有一支敢于胜利、勇于牺牲的军队,他们是维护世界和平的坚定力量!

预警指挥机梯队备份长机机长刘永涛:

做好大阅兵的最后一道防线

当庞大的受阅机群从天安门上空飞过,向全世界展示中国空军威武形象之时,有这样一群人,他们与其他飞行员一样,挥洒了无数汗水,付出了巨大努力,参加了所有分练合练,但他们的身影却无法出现在他们渴望的那片天空——他们就是备份飞行员。

“千万别觉得备份了就很悲情,没那回事儿。”提起备份,预警指挥机梯队备份长机机长刘永涛很淡定。

刘永涛不仅能够背默机械、特设、电子等多个专业的电路图、操作界面,就连备份设备也摸得一清二楚。但今年他遇到的备份任务可不一般。今年,担负“主角”的某型特种机处于试飞关键期,无法按进度与兄弟单位合练。刘永涛驾驶同样载机平台的某型特种机先行训练。但是,“主角”一回来,刘永涛不仅要分享训练成果,还要退回到备份角色。

不少人误以为,备份机组以陪练为主,“主角”练好,目的就达到了。但是,前不久,刘永涛用强有力的行动证明了备份机组的厉害。

一次合练中,刘永涛驾驶梯队长机准备实施云下拦截编队,不巧赶上雾霾严重,战斗机看不清梯队长机,不一会儿就传来集合不上的消息。刘永涛迅速启用应急备用方案,分析速度、高度、风向等数据,启用地面、空中双重引导,控制高度差,缩小间隔,迅速统一飞行数据。数分钟后,一个严整的队形成功地在能见度很低的雾霾中不停穿梭。

此消息一出,大家纷纷感叹。有人替刘永涛抱不平:“飞得这么好,经验说传授就传授。心里不难受吗?”“战友飞,就是我在飞。”刘永涛这样回答。

海军反舰导弹方队队员张子明:

以最饱满的面貌接受检阅

海军反舰导弹方队队员张子明是来自湖北省红安县的小伙子,他所在的海军反舰导弹方队,由海军北海舰队旅顺基地编成。这是一支驻守在旅顺百年军港的蓝色劲旅,这里见证了侵华日军的战争暴行。

阅兵方队一组建,官兵就被拉到电岩炮台、203高地、日俄监狱等战争遗址,在沧桑军港旁设起课堂,用焦土累累的战壕、锈迹斑斑的古炮作为生动教材,揭露日军占领旅顺后烧杀抢掠的滔天罪行。方队政委计如林从“屈辱的历史、当今的形势、肩上的使命”3个方面入手,与官兵展开讨论,在回顾耻辱历史、明晰阅兵使命中坚定强军报国信念。

艰苦的岁月、英模的故事,激发出官兵献身使命的豪情。持续高温天气中,受阅官兵在太阳底下一站就是一天。驾驶室里,密不透风,没有空调,驾驶员的汗水从头流到脚,每天都像住进桑拿房。可是,为了以最饱满的精神面貌接受检阅,展现当代军人的风采,官兵们没有一人退缩、畏难。

脱下钢盔的张子明,脸颊留下了一道黑白相间的印记,那是阳光在军人身上镌刻的最美图腾。他说,“温度高,我们的斗志更高。任何困难都阻挡不了我们走过天安门接受检阅的坚定脚步”。

白求恩医疗方队领队田鸥:

老兵新兵都是普通一兵

新中国第一位女将军领队,这对白求恩医疗方队领队田鸥来讲,是压力、是荣誉,更是担当。

领队是方队核心,天安门前那一声高亢的“向右看”,对田鸥来讲,就是不小的挑战。作为解放军总医院政治部主任,她早已养成和风细雨做工作的职业习惯。可是身为领队必须一改形象,与男兵一样扯着嗓子大声下口令,保证方队的每个人都能听到口令,确保方队令行禁止、整齐划一。

“要干,就干到最好!”训练期间,田鸥练习过千余遍大声下口令,每天喝掉四五升水,润嗓的含片几天就吃掉一盒……

田鸥患有严重的神经性耳鸣,还有其他多种疾病缠身。多年的工作劳累,已经让她身体透支严重。而阅兵训练,则一次又一次地突破她的极限。每次从训练场回来,田鸥第一件事就是去卫生所输液,或进行针灸等治疗。有一次,队员李晨曦到卫生所检查身体,意外地看到正在接受治疗的田将军,“她的脸上,强忍疼痛的样子让人不忍直视”。

队员心疼田鸥,领导也对她说可以适当休息,田鸥却说,“无论老兵还是新兵,都是普通一兵,我要和他们一样。70年前,中国军人拿起钢枪保家卫国,医疗兵们在枪林弹雨中救死扶伤。70年后的今天,我们更应听党指挥,在祖国需要的时刻铿锵绽放”。

空降兵战车方队将军领队景涛:

三次参阅 一个梦想

当空降兵战车方队通过天安门城楼前,将军领队、空降兵某军副军长景涛少将军容严整。

1999年国庆阅兵,景涛负责组织工作。2009年国庆阅兵,他是空降兵徒步方队的方队长。2015年阅兵,他是空降兵战车方队的将军领队。不同的身份,同一个梦想。每一次接受检阅都让景涛深深思考,在中华民族遇到危难的时刻,中国军人该做什么、能做什么、会做什么。

“空降兵战车方队既体现了空降兵部队的厚重历史,又代表了空降兵先进战斗力的发展方向。空降兵部队在从‘背伞的步兵’向机械化、信息化转型的征途中,成功实现了主战装备机械化、重装空投系列化、空降规模多样化,已成为现代联合作战中的一支重要突击力量。”景涛说。

景涛告诉记者,空降兵这支英雄的部队历史上曾12次参加国庆阅兵。作为我军编制内唯一一支以伞降或者机降方式投入地面作战的特殊兵种,空降兵是具有空中快速机动和超越地理障碍能力的突击力量,也是一支能打硬仗、胜仗的英雄部队,赢得了党和人民的信任。

阅兵训练是对体力、耐力、意志力的综合考验,更是对团队意识以及合作能力的实际检测。景涛认为,阅兵训练有利于创新训练方式。比如通过给战车加装北斗导航定位系统,使用可视标齐系统、单车驾驶辅助系统等高科技手段,有效提高训练质量,为战时精确打击奠定了基础。阅兵训练也有利于完善保障模式,为战时保障积累了宝贵经验。

华南游击队英模部队方队蔡云藩、蔡志粤:

家风在传承 尖刀正闪光

“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戏文里的唱词,在9月3日隆重举行的大阅兵现场真实上演。来自华南游击队英模部队方队的方队长蔡云藩和队员蔡志粤就是这样一对父子兵。蔡云藩现为广州军区“红一团”所在师副师长,曾被评为“全军优秀基层指挥军官”。儿子蔡志粤为广州军区某防空旅排长,去年刚从军校毕业。

“战场上没有父子,只有战友!”这是方队长蔡云藩在得知儿子也被选为阅兵队员时给儿子的第一句话。第二句话是,“阅兵队员条件要求非常严格,到时候你要是吃不了苦,别怪我不留情面”。对父亲的严格早就了然于心的蔡志粤回答得铿锵有力:“放心,绝不给你丢脸!”

在训练场上,蔡志粤有点自讨苦吃。有一天太阳特别毒,前一天刚超额完成训练的小蔡在训练中感到明显不适,汗水顺着太阳穴沿着下巴滴落,浸湿的作训服贴着脊背就像多长了一层炙热的皮。“我是战士,是杆枪,绝不给老爸丢脸,绝不给华南游击队丢脸。”怀着这样信念的小蔡坚持着,直到因低血糖晕倒在地。当天下午,苏醒过来的他又重新回到了训练场。

“这次阅兵,是我长大以来,与父亲相处最久的一次。”小蔡希望能得到老兵父亲的认可,“我想向他证明,他儿子不是孬种,也能成为像他一样棒的军人,为祖国出力!”短短3个月,小蔡瘦了将近30斤,在阅兵村多次被评为训练标兵、优秀干部,还被选为区队长。

“阅兵训练,练的是身体,考验的是耐力和诚心。”目睹着儿子的飞速成长,见证着孩子脸上比暴晒蜕皮更明显的蜕变,老蔡感到很欣慰,“能坚持到今天的,都是有信念的、好样儿的!我的兵都是我的仔,我想让他们知道,他们能接受全国人民的检阅,是他们努力的成效,更是他们作为军人的光荣!”

蔡志粤记得父亲的一句话:对祖国绝对忠诚,是军魂,也是我们军人的家风。他说,今天我们用最标准的姿态和最忠诚的灵魂,接受了党和祖国的检阅,将来无论有多大的困难,我们都能把任务完成好,成为插在敌人胸口上的尖刀!

放大 缩小 默认
 
标题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