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8日上午,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活动新闻中心举行第一场记者会,邀请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李培林、近代史研究所副所长汪朝光、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李学通介绍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伟大历史意义并回答记者提问。
中国人民为维护世界和平正义贡献巨大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具有伟大的历史意义。”李培林从6个方面阐述抗日战争的历史意义: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中国人民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奴役、掠夺的正义的自卫战争和民族解放战争;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中华民族觉醒、全民团结、一致抗战的不朽丰碑;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复兴的转折点;中国人民抗日战争铸就了中华民族的共同体意识,推动了整个中华民族的觉醒,形成了伟大的爱国主义民族精神;中国共产党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中流砥柱;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
他强调,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打响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第一枪,开辟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中国人民以其巨大的民族牺牲,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最后胜利、为维护世界和平正义作出了极其重要的历史性贡献。可以说,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时之长,涉及之广,军民牺牲之惨烈,财产损失之巨大,都世所罕见。
抗战是海峡两岸共同的历史记忆
今年的阅兵活动邀请了部分国民党老兵受阅,同时欢迎台湾人民共同纪念抗日战争胜利。两岸共同纪念抗日战争胜利有什么意义?
汪朝光回答说,在抗日战争中,中国人民空前团结。面对外敌入侵,两党团结一致,坚定抵抗外来侵略,对抗战胜利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中国共产党对中国国民党在抗战中的贡献是肯定的,尤其对抗战中牺牲的战士一直是肯定的。1949年以后,中华人民共和国先后几次公布抗战先烈名册和名录,其中有很多国民党牺牲的战士。近年来,党和国家非常关心抗战老兵,比如给他们发放补贴、关怀生活在乡间的老兵等,很多民间的爱心人士也给予老兵以关怀。
“抗战是海峡两岸共同的历史记忆。”汪朝光表示,从史料上看,日本侵占台湾后,很多台湾同胞坚定反抗日本侵略,在抗日战争爆发后,很多台湾同胞也一度参加抗战活动。
八年抗战和十四年抗战要贯通研究
在回答《经济日报》记者提出的“如何贯通研究八年抗战和十四年抗战”的提问时,李学通说,“日本是近代以来对中国侵略时间最长,对中国侵略伤害最严重的国家。日本对中国大规模的侵略是从1931年的‘九一八’事变开始的。从那时起,中国人民就开始了抵抗侵略的战争。但当时主要局限在东北地区。1937年‘七七’事变之后,日本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把整个中国引进了战火。中华民族开始进行全民族的抵抗,地不分南北、人不分老幼”。他认为,1937年之前东北的抗战是整个中华民族抗战的一部分,把它连贯起来研究,有利于我们深化对抗日战争的艰巨性、全面性的认识。
汪朝光补充说,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后,中国人民就开始不屈不挠地抵抗。此后,随着侵略的不断加深,上海、华北、绥远地区也都有不屈抵抗。这反映出中国不甘于外国侵略的独立自主的抵抗精神,但在地域上还有些局限性。1937年“七七”事变后,全国一致抗日,尤其是国共两党再度携手合作,真正使得这场战争成为一场全民族的自卫抗敌的战争。他表示,“可以从局部和整体的关系更多地理解这场战争。研究1931年以来的十四年抗战史,我们可以更多地认识到日本侵略的持久性,认识到中国人民不屈服抵抗的持久性。研究1937年以来的八年抗战史,我们可以更多认识到中华民族觉醒的全民抗战的全面性,国共两党合作、中华民族全民族大团结的一致性”。
阅兵不是秀“肌肉”,而是对抗战胜利的纪念
在回答日本《每日新闻》记者提问时,汪朝光表示,抗日战争的胜利对中国有重大意义,中国人民始终怀念当年为国捐躯的牺牲者。1945年以后,“逢五”或“逢十”,都有不同的纪念活动。而且阅兵活动并非从中国开始,世界各国都有各种阅兵活动,尤其是在战争胜利的纪念日,比如法国、俄罗斯等国家都有阅兵活动。
有人担心举行阅兵是不是因为中国强大了,要展示“肌肉”?汪朝光回应说,“中华民族是爱好和平的民族,阅兵并不是展示‘肌肉’,展示的是我们维护世界和平正义的决心,也是对我们先人牺牲的一种更好的纪念。中国举行阅兵仪式凸显了我们对这场战争的记忆,凸显了我们对这场战争胜利的纪念,尤其凸显了我们维护世界和平、正义、人道、公道的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