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特别报道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5年8月27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抗战精神是我们前进的不竭动力
刘光明

中国人民在艰苦卓绝的14年抗日战争中形成的伟大的抗战精神,饱蕴红色基因,偾张民族血脉,激扬天地正气,是一座挖不尽、用不完的巍巍精神富矿,是中国人民取得抗战胜利的强大精神支柱,是中国从“睡狮”转变为“醒狮”的鲜明精神标识,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不竭精神动力。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9周年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鲜明提出并科学概括了伟大的抗战精神,充分揭示了中华民族同侵略者血战到底的气概、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光复旧物的决心、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能力。习总书记提出和概括的伟大抗战精神,言简意赅、内涵丰富、意蕴深厚。我们要深化对伟大抗战精神的认识和理解,全面准确地掌握其精髓要义、历史渊源、具体表现和现实要求。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是伟大抗战精神的核心。爱国情怀,是对伟大祖国和人民的真挚热爱之情、认同归属之感和感恩回报之意。“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正是对爱国情怀的高度概括。在五千多年的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从“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屈原,到“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林则徐,无数仁人志士以精忠报国、舍生取义的实际行动,诠释着爱国情怀的精义。日本军国主义野蛮入侵之后,面对民族存亡的空前危机,中国人民的爱国热情像火山一样迸发出来,义无反顾投身到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洪流之中,各界爱国群众发出“誓死不当亡国奴”的呐喊,各种抗日团体“掀起民族自救的巨浪”,成千上万的中华儿女毅然奔赴抗日战场,为民族而战,为祖国而战,为尊严而战,谱写了惊天地、泣鬼神的爱国主义篇章。在同心共筑中国梦的今天,每一个中国人都要继续秉持“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用千千万万“具体而微”的个人梦,融汇成“宏大叙事”的国家梦。

“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是伟大抗战精神的精髓。民族气节,是为了维护国家利益和民族尊严,在敌人和压力面前绝不屈服的精神品质。视死如归、宁死不屈,就是民族气节的生动写照。中华民族历来视气节重如泰山,善养“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浩然正气,坚守“玉碎不改其白,竹焚不毁其节”的高风高节。在与日本法西斯的殊死较量中,无数次生与死的考验都凸显了崇高的民族气节。杨靖宇、赵尚志、左权、彭雪枫、佟麟阁、赵登禹、张自忠、戴安澜等一批抗日将领以身殉国。杨靖宇牺牲后,敌人发现他胃中只有草、棉絮和树皮,不得不感佩其坚贞不屈。八路军“狼牙山五壮士”、新四军“刘老庄连”、东北抗联八位女战士、国民党军“八百壮士”等众多英雄群体,也是我们民族气节的杰出代表。特别是我们党以捍卫民族独立最坚定、维护民族利益最坚决、反抗外来侵略最勇敢的精神风貌,带动全民族极大地弘扬了民族气节,成为伟大抗战精神的主要培育者和模范践行者。在国家由大向强发展的今天,面对各种难关和险滩,我们同样要贞守民族气节,敢于和善于推进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迎难而上、闯关夺隘。

“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是伟大抗战精神的特色。英雄气概,就是大无畏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和英勇顽强的战斗精神。不畏强暴、血战到底,就是英雄气概的集中体现。从“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的寄奴,到“仰天长啸,壮怀激烈”的岳飞,中华大地上“一时多少豪杰”。在整个抗战时期,中国军民以勇于担当的英气、横刀立马的豪气、舍我其谁的勇气、赴汤蹈火的胆气,与日本军国主义进行了一次次惊心动魄的抗争,上演了一幕幕威武雄壮的活剧。“一寸山河一寸血,四万万同胞千万兵”。壮烈的忻口会战,众多爱国将士血洒疆场,马革裹尸,践行了“不打败日本,决不生还!”的誓言。特别是中共领导的抗日人民武装,在整个抗战期间,以生命和鲜血、忠诚和无畏,将对民族和人民的承诺兑现到底,将抗战进行到底,压倒一切敌人,而决不被敌人所屈服。平型关大捷彻底粉碎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百团大战极大振奋了全国军民战胜日军的士气。在长期相对和平的时代条件下,面对忘战懈怠这个最大危险,全国军民更要保持高度警醒,张扬英雄气概,在血与火、苦与累的砺炼中强化我们应有的精气神。

“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是伟大抗战精神的底蕴。必胜信念,就是虽经千难万险,仍然具有最终战胜敌人的强大信心和顽强意志。百折不挠、坚忍不拔,就是必胜信念的核心要义。中华文明历经沧桑,饱受磨难,却始终“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成为世界诸多文明中唯一没有中断的文明,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中华民族百折不挠、坚忍不拔。日本军国主义的铁蹄践踏,使风雨如磐的近代中国更加暗无天日,却也在最危险的时候,激起了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抗争。抗战初期,骄狂凶残的日本侵略者长驱直入,国民党内“再战必亡”的亡国论一度甚嚣尘上。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以必胜信念和卓绝智慧,提出持久抗战等正确方针,得出最后胜利必将属于中国的结论,引领中国军民长期顽强抗战。在必胜信念的激励下,中国人民同仇敌忾、共赴国难,铁骨铮铮、共御外侮,奏响了气壮山河的救亡之歌,成就了“战争史上的奇观,中华民族的壮举,惊天动地的伟业”。在强国跨越的新征程上,我们的宏伟目标绝不是轻轻松松,顺顺当当就能实现的,必须怀着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向着光明前景勇毅笃行。

(作者单位:国防大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