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版:中国故事 上一版3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2015年8月27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中国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阿腾都西:
追梦,人生就会出彩
本报记者 陈 力
图① 阿腾都西的每一件民族工艺品都是手工制作。图② 工艺品为大,梦想为王。图③ 阿腾都西在指导徒弟。 (资料图片)

轮椅上的阿腾都西在自己的企业里沉稳从容。这个占地40亩的“阿腾莎民族金银器具加工厂”,地处内蒙古乌审旗县城嘎鲁图的远郊,平层的车间里专设了轮椅车道、轮椅厕所和轮椅办公桌,每个办公室的开关也设在他触手可及的低位。

不畏人生磨难

“我创办企业走到今天,靠的就是不服输、有梦想。”33岁的阿腾都西指着工厂的“阿腾莎”商标对记者说,“阿腾莎是一个蒙古词汇,‘阿腾’是金子的意思,‘莎’是用羊骨做的一种玩具,有的汉族地区叫‘抓杆儿’。奶奶给我讲过一句蒙古族谚语,‘收集到了一万个莎,就会有一个金子的莎’。我取它的寓意就是不要怕经历一万次失败,总会有一次成功”。

孩提时代的阿腾都西身体结实,在父母眼里简直就是一块“金砧子”。谁知天有不测风云,5岁时,一种牧区卫生所不能确诊的疾病使他发烧不止、腹泻不停。最后辗转到大医院,被确诊为脊髓炎,但已失去了最佳治疗时间。从医院回到家乡,他再也不能走路了。每次离开大人的搀扶,阿腾都西就像散了架一样堆在地上。亲人们用爱滋润着这个小小年纪就开始沉默的孩子,从不在他面前展现脆弱,用不服输的劲头领着他天南海北地求医问诊。阿腾都西记得,有一次奶奶问他想去哪里转转?他对奶奶说:“我想去看看我留下脚印的地方。”生平第一回,在奶奶背上的小阿腾都西,看见奶奶的眼泪像断线的珍珠一样流下……

在草原深处耽误孩子治疗的惨痛经历,使父亲孟克、母亲乌仁陶格斯拖家带口离开了故乡,在乌审旗县城嘎鲁图住下来。在这里,12岁的阿腾都西第一次走进课堂。由于基础太差、生活不便,仅仅上学一个月,阿腾都西就休学了。这时,他告诉父母:“我要挣钱养活自己。”父母为孩子的自立自强精神而感动,从县城做门牌的作坊里为他搜寻边角料,教他制作蒙古人喜欢的鼻烟壶。或许正如那句老话所说,上天为这些不幸儿关闭了一扇门,也同时为他们打开了一扇窗——勤奋好学的阿腾都西一出手,鼻烟壶做得有模有样。他每天能做出三四个,最高单价卖到30元。一年下来,阿腾都西为家里挣到了8000元。

离开了传统的养牧生活,进城的牧人充满艰辛。阿腾都西的父母欠下一堆外债,开始了外出打工。没人往家里运送边角料了,更没人买他的鼻烟壶了,阿腾都西只能自己出去找工作,结果全吃了闭门羹:你给我们干活呀,还是我们照顾你呀?他只有和奶奶相依为命,每天倚门而望,终于盼到父母归来,向心灵手巧的阿腾都西传授了银器制作手艺。

2000年前后,父亲带着阿腾都西在乌审旗的另一个小镇乌审召开了一家银器店,给戒指、手镯等改款式。从一天挣10块钱,到每天100块钱,再到每天挣600块钱,爷俩脸上出现了笑容。3年以后,他们从青海塔尔寺雇了师傅,进一步拓展业务范围,头饰、烟壶、银碗、银杯等民族工艺品迅速成为他们的新产品。可是,雇来的银匠师傅“技术分红”的比例要求越来越高,阿腾都西跟他们合作越来越不顺;弱不禁风的阿腾都西再遇磨难——一场车祸使他不能再进行设计和加工,只能窝在轮椅上成为看客。

用顽强书写人生

命运再一次迎着顽强者走去。一次疾病、一次车祸两番磨难都没能击垮阿腾都西,此刻明白了自己名字译为汉语“金砧子”的真正含义:这既是对意志的砥砺,更是对职业的界定!病愈后,阿腾都西果断解雇了“技术大拿”,自己操盘,做出的民族手工艺品样样精湛。虽说“知子莫如父”,孟克还是瞪大了惊奇和激动的眼睛。此后,阿腾都西推出“卖的不是银子而是手艺”的理念,原来旧款标价2800元的手把肉托盘无人问津,如今新款标价万元的手把肉托盘得先付款、后拿货;原来父母为了114万元欠款到处躲债,如今,他不但替父母还清全部欠款,还把店铺回迁县城嘎鲁图。过去,他只是给父亲打下手;如今,他正式联合残疾牧人,注册了自己领衔的公司。如果客户第二天就要产品,阿腾都西就会连夜赶工,直到把人家的产品做出来。

几年下来,阿腾都西已经在乌审召银器店的基础上扩大版图,有了1个加工厂和辐射周边5个县城的5家直营店。经他手制作的银碗、银刀、银包檀香肉盘、镶银蒙古头饰等产品深受消费者喜爱。他做的鼻烟壶荣获“大世界吉尼斯之最”,鄂尔多斯头饰作品荣获蒙古饰品设计一等奖。2010年,他的作品银质巨宝碗在上海世博会上参展,工艺美术作品纯银背子托盘、银马鞍、纯银头戴入展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和韩国障碍大联盟主办的“工艺美术作品展”。他本人也被评为内蒙古2014年“乡村创富好青年”,并于今年获得第十九届“中国青年五四奖章”。

说话轻声细语的阿腾都西对社会充满了感恩。“如果不是民委连续3年、每年无偿支持15万元的启动资金,我的企业根本撑不下去。”阿腾都西告诉记者,残疾人创业最大的制约就是融资难,因为残疾人的健康状况、诚信状况、盈利能力在社会上饱受质疑。为挣取奖金,阿腾都西专门飞赴武汉,挑战极限进行训练。2011年6月,在内蒙古自治区第四届残运会上,阿腾都西在轮椅组100米、200米、400米项目上拿到了两金一银,不仅增加了强身健体的自信,更靠16万元的奖金渡过了创业难关。

目前,在阿腾莎民族金银器加工厂就业的各族青年有23人,这些年来,在此学手艺、阶段就业的残疾人超过100多人次。“我收徒弟,首先看他是不是残疾人,因为残疾人找工作太难了。第二就是看他有没有梦想,肢体的残障我们无法改变,可要是没有梦想那就彻底残了。”

乌审旗草原信仰残疾人艺术团团长楠丁至今不忘阿腾都西对他的鼓励帮助。那时,他在歌厅弹电子琴,每天晚上都经过阿腾都西家门口。“后来阿腾都西约我进家,说听到的不是我拄拐的声音,而是我追梦的声音,要收我为徒。”就这样,肢残青年楠丁住进了阿腾都西的家,白天学银器制作拿一份工资,晚上去歌厅弹琴再拿一份工资,路程省了一半,收入翻了一番。楠丁告诉阿腾都西,提高收入是他的小目标,安装假肢也是他的小目标,他的梦想是办一个残疾人艺术团,让有文艺天赋的残疾人有尊严地生活。这更让阿腾都西刮目相看,他把自己的车借给楠丁出去办事,帮助楠丁开办银器店,并成为残疾人艺术团的“忠实粉丝”。

在工厂的荣誉室,“世界第一银碗”巨宝碗下,阿腾都西和记者作倾心之谈。“有残疾人的地方我就想去,取长补短,让每一个残疾人都站起来,进入我的碗。”阿腾都西还不忘拿自己开涮,“虽然我身材很小,只有60斤,一袋米的分量”。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