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要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5年8月9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黄河颂》:
母亲河与民族精神的伟大颂歌

据新华社西安8月8日电 (记者刘书云 陈晨) 盛夏时节的壶口瀑布水量激增,黄河浩浩荡荡而来至此收于一壶,惊涛拍岸、浊浪滔天,卷起巨大水雾。“啊!黄河!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五千年的古国文化,从你这儿发源。多少英雄的故事,在你的身边扮演!”面对眼前的滚滚波涛,一位游客低头吟诵《黄河颂》里的诗句,似有所思。

作为一首抒情诗,诗人光未然的作品《黄河颂》被广为传唱。

“我站在高山之巅,望黄河滚滚,奔向东南。惊涛澎湃,掀起万丈狂澜;浊流宛转,结成九曲连环;从昆仑山下奔向黄海之边,把中原大地劈成南北两面。”光未然在1938年至1939年间曾两次渡过黄河,母亲河的波澜壮阔,黄河船夫的浪中搏击,让他心潮澎湃,热血沸腾。来到延安后,他萌生了创作长诗《黄河吟》的想法,后来成为《黄河大合唱》的歌词。

于是,在延安西北旅社的一间窑洞内,光未然邀请冼星海和演剧三队的同志,吟诵起了这首长诗。著名指挥家,也是《黄河大合唱》首演时的指挥邬析零先生回忆:“光未然的朗诵是新诗体的朗诵,400多行的诗句,25岁的诗人一气呵成,从头朗诵到尾。我们的心随着抑扬顿挫的诗句节奏而跳动。”

“其他的曲子,有时我们提出个别的意见。其中,《黄河颂》《黄河怨》两个独唱曲,我们挑剔较多,冼星海立即全部推翻,第2天便交出了新稿。第二稿的《黄河颂》,试唱后还希望修改个别乐句,哪知他又撕掉重写,第3天看到的,又是一个完全崭新的令人叹服的第三稿!”光未然生前在一篇回忆文章中写道。

“紧贴着时代写黄河,经由黄河写时代,使其丰富深厚的思想内涵、绚丽雄浑的艺术形式和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得到完美的统一。它是上世纪三、四十年代我们民族的经历与民族感情的浓缩。”著名音乐家时乐濛也曾这样评价《黄河大合唱》。

诚如时乐濛生前所言,《黄河大合唱》超越了时代和民族的界限,它是历史的,也是现实的。万里黄河今犹在,《黄河颂》歌声嘹亮。如今,在海内外的舞台上,人们依然能时常听到《黄河颂》的曲调悠扬。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