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综合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5年8月8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陇南土特产,跟着电商出深山
本报记者 李琛奇 陈发明
7月28日,甘肃成县梁楼村冯芝兰老人通过网络给孙女选购玩具。互联网方便了农民日常生活,既能将土特产销售出去,也能选购生活用品。本报记者 李琛奇摄

“扫一扫,就知道你吃的蛋是谁家土鸡下的”“来看看你买的核桃是哪棵百年老树上结的”……从微博叫卖,到给土鸡、核桃、蜂箱编号扫二维码,甘肃省成县人的电商生意越做越精细了。

2013年,有众多微博“粉丝”的成县县委书记李祥在网上叫卖成县核桃引起了社会关注。这次意外的收获让李祥下定决心探探电商扶贫这条路。如今,甘肃陇南的大山深处,开网店已成为新时尚。

网店“安塄山货铺”的店主冯育芳,还有一个身份是成县索池乡安塄村的大学生村官。“2013年9月,我刚到村里,看见很多成熟的石榴坏在树上没人摘,觉得很可惜。”村民告诉冯育芳,安塄村去市集不方便,很多农产品都卖不出去,“正好县上提倡我们大学生村官开网店,我就注册了‘安塄山货铺’。”

让冯育芳没想到的是,村民们根本不相信靠网络能卖出东西。第一次收货,冯育芳跑了一星期只收到一家的鲜核桃。“后来卖得多了,大家开始主动跟我联系,除了核桃,还有手工挂面。”去年秋天,村里外出打工的年轻人早早回来做挂面,一个冬天,冯育芳卖出去4000多斤挂面,“能在家门口挣钱,谁还愿意往外跑?”

地处甘陕川3省交界处的陇南市山大沟深,交通基础设施落后,位于国家划定的秦巴山特困片区内,但气候宜人、森林遍布的陇南又盛产各种“宝贝”:全市农业特色产业面积超1000万亩,产量达到300多万吨,其中,油橄榄、花椒产量居全国地级市前列,有11个农产品通过国家地理标志产品认证,36个产品获得国家和省级名牌产品称号。

量大质优却难卖,是陇南土特产面临的“幸福尴尬”——销售大部分处于乡村集市提篮小卖、小商小贩收购贩运的低层次阶段,“藏在深山人未识”严重制约着产业效益的提升和农民收入的增加。电商销售在成县破题后,2013年底,陇南市委书记孙雪涛提出“大力发展电子商务,把空间上的万水千山变为网络里的近在咫尺”,并在全市推进“实现电子商务集中突破”战略。

在广泛学习考察、汲取各方经验、听取专家建议的基础上,陇南探索建立了政府引导、社会参与、市场推进、协会运作、金融支撑、媒体助力的“六位一体”发展路子,探索出切合西部贫困地区发展农产品电子商务实际的“陇南模式”。2013年以来,陇南市先后制定了《陇南市电子商务发展奖励扶持办法》等一系列促进电子商务发展的文件,各级政府都成立了电子商务发展领导小组,选调专业人员集中精力服务电子商务发展。

短短两年时间,电子商务像那些大山深处的土特产一样,在交通闭塞的陇南落地生根、开枝散叶。电子商务不仅将陇南的土特产卖了出去,还卖上了好价钱。

截至今年6月,陇南共开展电子商务培训18375余人次,开办网店6312个,实现农产品网络零售总额6.36亿元,带动就业近5000人,已建成了市县乡三级电商服务中心,创建和加盟电商平台26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