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图 沈阳新松机器人公司打造的数字化现代工厂。 (资料图片)
编者按 东北三省是我国工业的摇篮,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地位。去年以来,东北三省经济增速持续回落,部分行业生产经营困难,一些深层次体制机制和结构性矛盾凸显,引发社会广泛关注。党中央对东北地区发展历来高度重视。前不久,习近平总书记在吉林省进行了调研,并在长春专门召开部分省区党委主要负责同志座谈会,指出当前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已到了滚石上山、爬坡过坎的关键阶段,国家要加大支持力度,东北地区要增强内生发展活力和动力,加快老工业基地振兴发展。为深入贯彻落实总书记这一重要讲话精神,展现东北正在发生的新变化和新气象,本报记者日前赴东北进行了采访调研,今起推出“东北振兴再出发”系列报道,敬请关注。
“振兴东北,决胜在辽宁!因为辽宁的经济总量大体相当于吉林和黑龙江两省的总和,而且辽宁也是我国装备制造业门类最齐全的省份。所以,我们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指示,变中求新、变中求进、变中突破,打一场攻坚制胜的‘辽沈战役’。”辽宁省社科院副院长梁启东的话语,表达了辽宁干部群众的心声。
去年以来,辽宁经济下行明显,尤其是今年上半年,曾经的工业重镇和经济大省,其GDP增速落在全国的末位,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外贸进出口、财政收入等主要经济指标均为负增长。滚石上山、爬坡过坎在辽宁显得尤为突出,改革创新的任务也尤为繁重。在上月下旬的省委全会上,省委书记李希强调:“我们要全面准确把握总书记讲话的精神实质,统一思想和行动,凝聚智慧和力量,坚定发展信心,增强责任担当,积极进取,主动作为,加快实现辽宁老工业基地新一轮全面振兴。”
新一轮东北振兴已吹响号角,总书记长春座谈会的讲话音犹在耳,省委全会安排部署、积极动员,辽宁的干部群众“憋足了一股劲”。经济下行时,更需要精神的上扬。
(一)
与陡然下滑的数字形成一定反差,记者所到之处,社会秩序稳定,群众生活如常,看不到“断崖式”的萧条迹象。沈阳的大小餐馆食客盈门,街心公园大妈们轻松地跳着广场舞;大连棒棰岛海边游人如织,星海广场上的啤酒节人头攒动……直观感受在辽宁的民生指标中得到印证,截至6月底,全省登记失业率3.28%,用于民生支出同比增加18.4%。
面对现实困难,听不到惊慌失措——“不惟‘数字论’,不仅体现在数字亮丽
时,也应体现在数字难看时。”“挤掉了数字中的水分,老百姓不再‘被增长’,反而对现实状况看得更加清楚,有利于找准病根儿,走出困境。”
面对严峻形势,也没有束手无策——“辽宁不缺潜力和后劲”,“资源可能枯竭,动力不会枯竭”,“十年振兴奠定了辽宁发展的基础,改革创新决定辽宁未来”,“找准问题症结,寻求治本之策”。
沿着沈北新区的蒲河生态走廊一路驱车前行,湖泊滩涂星布,秀苇香蒲连天。如果说母城区代表的是沈阳的过去和现在,那么沈北新区1000平方公里的广阔空间,则昭示着沈阳发展的未来。
“守住资源也是一种发展。”副区长方万斌的观点代表了沈北新区一直以来的发展理念,多年积蓄的“绿色存折”逆势中释放了“红利”。在全市一度出现“项目荒”的背景下,沈北新区凭借良好的宜居宜业环境、合理的产业布局,上半年共落实开工项目141个,农产品加工、移动终端、旅游业、总部基地、轨道车辆等板块科学摆布,形成“轻”“重”结合、“软”“硬”搭配的产业格局。
在新区的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园,刚刚成立一年多的辽宁神州北斗卫星运营服务有限公司,成为辽宁第一个拿到北斗民用服务资质的企业,有资格进入北斗移动落地业务和优势功能“短报文”的应用领域,面对北斗移动应用市场这片“蓝海”,辽宁神州北斗投入2000万元进行新技术研发。
与前者由小做大不同,轨道产业园则是重量级出手、高起点着墨。在占地2.2平方公里、2年投资120亿元的利源公司施工现场,吊臂升降、机械隆隆。基地达产后,利源将成为全国首个包括高铁动车在内的整车生产民营企业。
经历了一季度的低谷,辽宁上半年主要经济指标出现筑底趋稳的积极迹象,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比前四个月降幅收窄4.3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外贸出口降幅均收窄,稳定经济运行的各种积极因素正在逐渐聚集。
(二)
重工业比重大,是辽宁产业结构的一大特征。经济下行,受影响最深的是重工业,因此辽宁的动力转换、提速换挡难度更大,也更为关键。
受经济下行和国际产业格局变化影响,过剩产能不仅出现在技术落后领域,甚至出现在部分技术领先企业。
在大连湾码头,站在大船重工的甲板上,眼前是一座座几十米高的庞然大物——10座33层的钻井平台已经下水,船坞中还有3座在建。工会主席陈家全告诉记者,大船重工的半潜式深水钻井平台建造技术代表了世界先进水平,只有几个国家具备这样的能力。他们手中还握有20座订单。去年,这家公司实现销售收入82亿元。
眼前一座自升钻井平台已经完工,由于国外船东经营遇困,推迟收船,大船重工不得不承受巨额的财务费用。受国际采油行业整体影响,大船重工已经14个月没有订单,整个国际同行业也没有新订单产生,而行业景气时大船重工每年可拿到30多个项目。副总经理李明高对下一步走势不乐观,在建的项目是两年前签订的合同,钻井平台建造周期长,消化订单会持续一段时间,企业目前开工正常。去年,这家公司实现销售收入为82亿元,尽管经营形势严峻,但公司仍有几千万元的盈利。
“经济下行,不是所有行业都难受。”辽宁社科院副院长梁启东的这一结论,在沈阳新松机器人公司得到证实。
前些年当全球经济步入低谷时,沈阳新松总裁曲道奎却认为“机器人的春天来了”,之后机器人产业的高速发展证实他是对的——中国成为全球最大的机器人使用和生产国家。当下,他依然坚信机器人产业将延续“黄金十年”。
新松研究院里,年轻的技术研发人员有的盯着电脑屏幕,有的围坐一起讨论项目;测试平台上,工程师们正在测试刚设计完成的移动工业机器人。作为世界上产品线最全的机器人设计研发企业,整个公司2000人,研发人员就达1500人,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的15%左右。虽然宏观经济走弱,但新松的订单却大幅增加,效益也以两位数以上速度增长。曲道奎的逻辑是,“越是经济低迷,企业提高效率、技术升级获取竞争优势的需求越迫切,‘机器换人’‘无人工厂’正成为制造业升级的刚需。”
经济结构调整在艰难中起步,新兴产业、服务业作为优质增量,正在结构调整中撬动着固有格局,效果初显。在重工业整体下滑情况下,上半年辽宁省规模以上企业高新技术产品增加值增长8%,同时服务业增长率高于GDP增幅5个百分点。
(三)
国有企业比重大,是辽宁产业结构的另一重要特征。刚刚召开的省委全会提出,“完善国有企业的治理模式和经营机制,真正确立企业市场主体地位,增强企业内部活力、市场竞争力、发展引领力,把国有企业做大做强做优。”
在辽宁,如何有效激发国企的内生动力,关系到振兴能否成功破题。
在大连机床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记者见到的是忙碌的工作现场。智能制造岛、移动机器人、桁架机械手,偶有穿着工作服的技术人员站到生产线的操作屏幕前,检查程序运行是否正常。在一台五轴联动机床和六关节机器人组成的智能制造岛前,工程人员介绍说,这是为重庆长安汽车生产的发动机缸体缸盖生产线,全部由机械手、机器人、数控机床加工中心连线,技术水准不逊于德国、日本。据行家介绍,五轴联动就是最高技术水准了,什么样的部件都能加工。
在副总经理刘家强看来,即使机床行业整体产能过剩,但企业并非没有出路。随着消费电子产品的换代需求增加,3C行业正成为大连机床的重要板块。刚刚与比亚迪签订了1500台手机外壳钻控中心的订单,从机型到技术指标、功能部件,大连机床仅用3个月就完成了改造,随着下游企业需求的增加,其生产能力会继续提升。
对于大连机床这样一个国内机床行业“百年老字号”的国有控股企业来说,在上一轮国企改革中抓住了先机,完成了股份制改革,厘清了历史欠账,是其得以轻装上阵“再出发”的重要原因。虽然受行业影响,大连机床今年上半年产值、利润出现了同比下降,但在全行业40%亏损面的背景下,依然实现了2.2亿元的利润,业绩连续12年保持了国内领先。
改革不能错失机遇,否则会付出更高代价;改革不能等待,否则会贻误发展,付出更大的代价。好在辽宁这些年改革调整发展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尽管国企改革任务艰巨,但民营企业星罗棋布,民营经济占比已达67%,一批高新技术企业如雨后春笋,正在发力,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动力;尽管第二产业仍是“当家老大”,但第三产业的占比正逐渐提高。
“如果不从根子上解决体制机制问题及历史遗留问题,包袱就会越背越重。”辽宁省委、省政府清醒地认识到这一点。省长陈求发说,“要始终把振兴发展的使命扛在肩上,把干事业谋发展、抓落实惠民生作为最大责任,多从内因着眼、着手、着力、找准症结有的放矢,对症下药,破解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