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变魔毯、充气夹板、速变袋子……近日,北京市石景山区西黄新村西里社区多了个红色的“大家伙”,里面藏着许多个头小却能变身、还有大用处的急救用品,这个大家伙因此被称作“急救亭”,苹果园街道西山枫林、雍景四季等社区也陆续试点配备了带有醒目红十字标志的急救亭。根据试点效果,急救亭有望在全区各街道、社区等公共场所全面推广。
为让更多居民了解急救亭的功用,学会使用急救用品,西黄新村西里还邀请石景山区红十字会的专业人员,在社区内进行现场教学。
在专业人员手中,只有手掌大小的保温毯展开后,变成了双人床,一面金、一面银的颜色设置,让它具备了保温和求救的双重功能,遇到大雨还可以当作雨披,甚至变身为帐篷。在现场居民看来,这个体积小、作用大的急救用品简直就是个“百变魔毯”。
专业人员展示的一系列急救用品都让居民们惊奇不已。充气夹板套在胳膊上的薄薄塑料袋,吹口气就能膨胀起来,牢牢地固定住受伤的肢体,和医院里的夹板一样;在手中揉一揉就能变成冰袋的速变袋子;只有腰包大小却装有三角巾、绑带、剪刀、纱布、碘酒等的急救包……
“急救亭虽然刚刚设立,目前还没有投入使用。但是,一旦有意外发生,我们在家门口就能得到初步处置,心里觉得踏实了不少。”西黄新村西里社区居民庄众告诉《经济日报》记者。
当然,要想让这些简便的急救用品真正发挥大用处是有前提的,那就是人们能够正确地使用这些物品。为此,西黄新村西里社区邀请了专业机构对社区工作人员与物业保安进行培训,并将定期组织急救应急演练,让应急志愿者掌握更多的急救能力,也让社区居民学会更多的急救知识。石景山区红十字会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社区工作人员将定期查看急救亭中的急救物品,若有缺损、过期,会与区红十字会及时联系,进行增补,保证不在关键时刻掉链子。
除去社区,石景山区红十字会还在八大处公园、游乐园等场所设置了8座急救亭。在附近没有医院的旅游场所,游客出现小磕小碰就可以及时处理,骨折脱臼也有专业志愿者进行先期有效处理。据介绍,在这些地方,急救亭里的创可贴、速变袋子等物品补充次数频繁,游客们都说,“小小急救亭非常实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