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以来通过不懈努力,我国已经使6亿多人脱贫,成为全球首个实现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贫困人口减半的国家。但是,我国仍有7000多万人没有脱贫。目前,扶贫开发工作已进入啃硬骨头、攻坚拔寨的冲刺期。要如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个既定目标,还需做到精准扶贫、稳定脱贫、不返贫。
扶贫开发贵在精准,重在精准,成败之举在于精准。各地都要在扶持对象精准、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措施到户精准、因村派人(第一书记)精准、脱贫成效精准上想办法、出实招、见真效。通过建档立卡摸清底数,精确识别贫困对象,准确区别不同地区、不同人群贫困的特点和致贫原因。根据这些特点和原因,寻找对应的措施和恰当的方法。坚持因人因地施策,因贫困原因施策,因贫困类型施策,做到对症下药、精准滴灌、靶向治疗,不搞大水漫灌、走马观花、大而化之,提高扶贫开发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同时,要使扶贫开发和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有效衔接,做到兜底保障“全覆盖”。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稳定脱贫致富,离不开各级干部和群众的共同努力。要找到致富路,不仅各级干部尤其是基层组织要发挥引导作用,坚持问题导向,拿出过硬办法和有效举措,打好政策组合拳,进一步把扶贫开发各项工作抓得更精、更准、更紧、更实、更细,通过产业扶贫、资金扶贫等多种方式,调动贫困群众的生产积极性;随着精准扶贫机制逐步建立,贫困群众也需要自力更生,摈弃“等靠要”思想,积极主动寻找适合自己的出路,齐心协力补好扶贫开发这块“短板”,使自己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过程中跟得上、不掉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