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港澳台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5年7月18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拓展两岸产业合作新空间
本报记者 欧阳优

近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台湾财团法人工业技术研究院知识经济与竞争力中心主办、吉首大学承办的第一届“两岸产业智库论坛”在张家界召开。本次论坛以“‘十三五’时期两岸产业合作和发展”为主题,来自台湾工业技术研究院、台湾经济研究院、中国社会科学院、清华大学、国家发改委等单位的专家学者围绕当前两岸产业发展和合作面临的国内外形势、两岸产业发展和合作经验、未来产业发展和合作前景等问题,展开深入探讨。

新常态带来新机遇

与会专家学者指出,“十二五”时期,经过两岸共同努力,两岸产业合作已拥有扎实基础,取得了显著成效。据统计,截至2014年,台湾对大陆投资累计达611亿美元,大陆对台湾投资累计达13亿美元。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仍然是两岸产业合作的良好时期。从国内外经济形势看,当前,大陆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经济发展方式正从规模速度型粗放增长转向质量效率型集约增长。此外,全球主要经济体总体趋好态势初显、技术进步不断积累,这些都为深化两岸经济合作,带来了新的机遇。

从两岸当前的产业发展趋势看,产业转型升级将为两岸产业合作创造更多的机会,提供更大的发展空间。中国社科院工业经济研究所李晓华研究员指出,大陆的产业转型升级正处于关键时期,未来,大陆在全球分工体系中的地位将会继续提升,有望从全球价值链的低端向中高端升级,并在全球价值链治理中发挥越来越积极的作用。台湾工业技术研究院知识经济与竞争力中心陈清文研究员指出,当前,台湾已经进入一个新的产业结构调整时期,正在向“制造业服务化、服务业科技化、服务业国际化和传统产业特色化”方向转型,以提升台湾制造业与服务业附加价值创造能力,带动台湾经济体质再造,打造产业永续竞争力。在这一过程中,找准两岸产业发展优势,把握产业合作发展方向,将有利于形成两岸产业合作新格局。

两岸合作应有新思路

虽然海峡两岸产业合作交流已取得了良好成效,但在经济全球化、贸易自由化的大趋势下,“十三五”时期,两岸经济合作也要有新思路,应以全球视野来谋划两岸产业合作,拓展更多合作领域。

参加论坛的多位嘉宾认为,“十三五”时期,两岸企业合作应该以分工合作、优势互补为基本策略,扩大产业合作参与面,开展从产品技术研发、技术标准制定、投融资保障,到生产制造、产品市场拓展等环节的全程合作,共同开展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深化新兴产业合作,培育参与全球竞争新优势。

台湾经济研究院二所所长张建一研究员认为,两岸的产业布局策略,使得两岸产业分工关系会产生竞争互补、此消彼长的动态关系。两岸若在产业发展上共存共荣,必须建立共识,寻求双赢的合作方法。在规划特定产业发展愿景与策略上,可考虑在两岸搭建平台,留给双方参与讨论的空间。

来自台湾文化大学的庞建国表示,面对区域经济整合的大潮,受限于市场规模和技术能量,台湾方面促进产业升级较佳路径就是利用两岸地理临近和语言文化相同的特性,通过产业合作方案与大陆形成优势互补的组合,同时也有利于大陆以较低成本调整产业结构,因此两岸应发挥媒合协调功能,增强互信,降低产业合作的交易成本。

此外,与会嘉宾还从金融业、健康产业、文创发展、产业聚集区、战略性新兴产业等合作领域进行了沟通和交流,提出利用双方各自优势,开展更多领域合作。台湾经济研究院林定芃提出,当前正是双边金融产业结构转型的关键时期,推动两岸金融整合有利于当前两岸优势互补,可望在未来培养更为紧密的合作关系,进而带动两岸经济及产业的全面发展与合作。厦门大学台湾研究院经济研究所所长唐永红表示,当前,两岸战略性新兴产业合作可以考虑通过建立两岸战略性新兴产业合作机制,共建两岸战略性新兴产业合作园区等措施,共同推动两岸战略性新兴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