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版:中国故事 上一版3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2015年7月17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海质子重离子医院突破创新创业瓶颈,站上肿瘤放疗领域的世界制高点——
十年磨一剑
本报记者 李治国
图① 上海质子重离子医院门诊太空舱。 图② 物理师们在工作中。图③ 物理师们在进行技术探讨。 (资料图片)

这是一个充满奇迹的“微观世界”。质子、重离子,这些普通人很少接触到的微观粒子,正在为人类的肿瘤治疗开启全新的时代。

用微观世界中的质子、重离子射线治疗肿瘤,是当今世界最尖端的放射治疗技术,仅有个别发达国家掌握并应用该技术。如今,历经10年攻坚克难,上海质子重离子医院专家团队终于突破质子重离子医院研究论证、临床医学运用、体制机制改革等一系列创新创业瓶颈,站上了肿瘤放疗领域的世界制高点。

让顶尖技术落“沪”

20年前,放疗专家蒋国梁教授在美国MD安德森肿瘤中心进修,首次看到质子治疗时,他震惊了:符合适应症的肿瘤病人,治疗数次,病情明显控制。

如今,蒋国梁教授任上海市质子重离子医院临床技术委员会主任。他告诉记者,质子会在人体内能量变化形成“布拉格峰”——即射线到达肿瘤病灶前能量释放不多,到达病灶瞬间释放大量能量、杀灭肿瘤细胞。“定向爆破”般的治疗,对正常组织损伤极小、对肿瘤细胞产生强大杀灭效应。质子重离子技术对抗拒放疗、化疗的难治性肿瘤疗效显著。目前,全球质子治疗总病例数超过10.7万例,重离子治疗总病例数超过1.5万例。

早在1998年,上海就开始跟踪质子重离子治疗肿瘤技术。2007年12月31日,上海市政府最终拍板:站在国家战略高度,引进质子、重离子技术等代表肿瘤放疗技术发展方向的新技术。

2009年1月23日,技术引进小组与德国西门子公司签订质子重离子系统设备合同。蒋国梁告诉记者,这是迄今全球最先进的质子重离子系统。

历经项目建设、设备安装调试后,2012年12月5日14时36分,首条高能粒子束流引出,束流在薄膜上扫描出了湖蓝色的“沪”字。坐在治疗室里,蒋国梁紧盯屏幕,那一条条显示粒子束流的动态图,犹如最优美的画面深深吸引着他,“有了它,我们能做很多事。”

2013年11月26日,医院4个治疗室束流质量全部达到临床级。

让顶尖人才掌舵

有了最先进技术,最顶尖人才从何而来?

上海有引进顶尖技术的魄力,也有引进全球顶尖人才的胸怀:时任新加坡国立大学医学院副院长的美籍上海人陆嘉德教授,对上海的项目筹建团队印象深刻。上海的最佳临床研究平台,加上故乡情结,吸引陆教授选择回国,参与医院管理筹建。他的好友、知名美籍物理师吴晓东教授得知此事,第一时间告知了全球粒子治疗领域权威迈克尔·莫耶教授。

莫耶拥有25年质子研究经验,曾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洛马琳达大学医疗中心潜心钻研15年,那里是全球质子治疗病例最多之地。得知上海拥有全球最先进设备时,莫耶拎着一包换洗衣物,拿着一张机票,只身来到陌生的上海。

“洛马琳达大学医疗中心在全球首用医学专用同步加速器产生质子射线治疗肿瘤。我进中心时,每天有15至20人接受质子治疗;到我离开时,每天已达170人。”莫耶说,“上海是全新的开始,这里有一支年轻的、高素养、高智商团队。不过,更吸引我的是他们的工作激情。我相信,我们在一起,能做许多事。”

2013年9月,莫耶飞抵上海,谈了医院未来愿景,他没有任何犹豫,便与医院签约,就此成为上海市质子重离子医院的首位外籍雇员。

莫耶的到来,吸引了数位全球一流放射物理师。上海质子重离子医院院长郭小毛教授告诉记者,目前医院已组建完成具有国际顶尖水准的放射物理师团队,成员分别来自美国、新加坡、德国等。

万事俱备,下一步就是尽快将最先进技术应用于广大肿瘤患者。经全国放射临床、放射物理、统计学、检测领域多位专家反复论证,临床试验方案确定。

医学统计学要求,该技术必须经过32例以上临床试验,并且每个病例在放疗结束后观察3个月,如均未出现3级(中度)以上毒副反应,方可正式应用于临床。而此前,我国未曾开展过相关临床试验。专家介绍,德国海德堡大学质子重离子中心在首次治疗的118例患者中,3级及以上毒副反应发生率为5%。上海市质子重离子医院首批临床试验共35例病例,想要实现3级毒副反应为零,并不容易。

由此,医院专家团队精心筛选出35例病例,并立下铁规:试验一例,必须成功一例。

攻克顶级技术关卡

时至今日,医院专家回忆起临床试验场景,还历历在目。

去年6月,临床试验启动之际,莫耶为感受患者治疗体位是否舒适,索性自己趴在治疗床上足足30分钟,然后告诉工作人员,腹部处还应添加一块软垫,患者趴着治疗才会更舒适。蒋国梁干脆住在医院里。“我家距离医院比较远,万一晚上患者有情况,赶过来不方便。”

临床试验启动之后,这些世界顶级专家也全都神经紧绷。因为有些肿瘤会随着呼吸而运动,质子重离子射线要实现对肿瘤病灶的精准治疗,棘手的技术难点绕不开:呼吸瞬间,肿瘤是否进入射线照射“窗口”、剂量是否完全覆盖?先进的“呼吸门控技术”解决了这个问题。蒋国梁介绍说,用呼吸运动压力感受器将信号传递给计算机,计算机输出信号到同步加速器,控制同步加速器开启、关闭射线,有效减少了射线对正常器官的放射体积。

摸索实践“呼吸门控技术”,成为必须攻克的难点。团队经过反复摸索,进行模拟机定位的四维CT扫描,同时测量肿瘤运动幅度,用胶片来“比拟”肿瘤,放在模型里上下运动,使质子重离子照射,再冲洗胶片,测量剂量分布的均匀性。最终,团队得出设计放疗计划的全部技术参数,制定了标准的工作流程。

随后的临床试验中,3例肺癌患者成功应用“呼吸门控技术”,实施质子重离子治疗,达到了治疗预期效果。蒋国梁自豪地说:“国外未能实施的技术,经过我们的努力,在上海得到发展。”

至今年7月,质子重离子治疗安全性得到证实:35例病例共接受843次照射,没有1例因为放疗毒副反应而推迟、中止治疗。放疗及3个月临床试验期间,71.4%的患者发生轻微度(1级)毒副反应;放疗结束后6个月时,上述毒副反应绝大多数已消失。

质子重离子治疗的有效性得到证实:19例前列腺癌患者中,前列腺特异蛋白(PSA)完全控制16例、部分控制3例;其他16例患者中,肿瘤完全消失1例、肿瘤部分缩小2例、肿瘤稳定13例。

2015年3月17日,国家食药监总局批准了我国第一台粒子治疗系统的设备注册许可,明确适用范围为:“提供质子束或碳离子束进行放射治疗,适用于治疗全身实体恶性肿瘤及某些良性疾病。”

历经十余年艰辛坎坷,质子重离子技术终于成功在上海引入并应用。喜悦之际,数位专家反复强调:质子重离子是治疗肿瘤的利器,但绝不是神器。目前,质子重离子放疗的适应症主要是局限性的肿瘤,包括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头颈部肿瘤、胸腹部肿瘤、盆腔肿瘤、骨肿瘤等。

医院党委书记吴晓峰表示,未来,这里还将为质子重离子治疗制定更多规范,拓展更多临床适应症,引进、培养更多放射生物专业人才,甚至将质子重离子与空间技术等尖端学科融合,实现科技改变人生的种种可能。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