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版:中国故事 上一版3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2015年7月13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安徽省巢湖市委书记胡启生:
一名基层书记的4个“头衔”
本报记者 白海星 通讯员 黄小建
图① 胡启生慰问环卫工人。图② 胡启生调研滨湖新区幼儿园建设。图③ 胡启生(右三)在宁国路检查工作。 杜 静摄

从北京大学博士到基层区委书记,从年轻帅气的安徽省委办公厅综合室副主任到写满沧桑的白发书记,8年中,他用脚步丈量着包河的大地,用汗水创造着不凡的辉煌,把一个名不见经传的普通城区变成“全国双百强城区”。

他,就是安徽省巢湖市委书记、合肥市包河区原区委书记胡启生。

埋头苦干的“白发书记”

2007年7月,胡启生调任包河区委副书记、代区长;2011年12月,接任包河区委书记。他的简历曾让很多人羡慕:毕业于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获法学博士学位,作为安徽省引进高精人才,先后担任过省委办公厅综合室副主任,滁州市委副秘书长,合肥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委会副主任、蜀山新产业园管委会主任。

在包河工作的8年,是包河区经济社会大转型、大提速的跨越发展期。繁重的工作压力、强烈的事业发展冲动,让44岁的胡启生青丝变白发,岁月在他身上雕刻出超出同龄人的成熟与沧桑。“包河面临这么好的发展机遇,我们这一代人如果不努力工作,就会愧对子孙后代,人生也会留下遗憾!”这是他常挂在嘴边的口头禅。

8年的历练与成长,让他少了一分年轻干部常有的浮躁与波动,多了一分政治上的定力与坚守。8年中,与他共事的区领导班子成员大部分被提拔重用;以前的同事和下属,也有很多人在职级上超过了他。一些干部替他着急:“像你这么年轻优秀的干部,再耽误几年,综合优势就没有了。”他总是笑呵呵地说:“全国13亿多人,县市区委书记仅2800多名,能够在这样的岗位上工作,是人生最精彩、最难得的经历。”

扎根基层,坚守包河,敬业态度和工作激情始终如一。无论工作压力多大,无论遇到什么艰难险阻,他总是充满激情,乐观豁达,团结带领全区上下苦干实干,成就了今天的包河——从全市可用财力最小的城区转变为“安徽第一城区”、“全国双百强城区”。

7月1日,胡启生到北京接受“全国优秀县委书记”的表彰,他表示:“排在荣誉榜,更要干出样。我唯有化荣誉为动力,视岗位为天责,站在新的起点上,按照习总书记要求,始终把‘心中有党、心中有民、心中有责、心中有戒’作为座右铭,始终把‘三严三实’作为行为准则,做政治的明白人,发展的开路人,群众的贴心人,班子的带头人,为‘大湖名城、创新高地’建设,为合肥打造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副中心贡献火热的激情和全部的力量!”

接地气的“博士书记”

顶着博士光环,有着深厚的理论功底,但身处基层,胡启生始终注重实情,“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把打通理论与实践的“任督二脉”,创新引领包河发展,作为他的制胜法宝之一。

上任之初,包河区由“郊”到“城”不久,城乡二元结构明显,干部传统农郊思维较重,最头疼的是违法用地普遍,习惯“先上车后买票”。胡启生第一次代表包河在全市发言,就是作违法用地的检讨。他从重拳整治违法用地问题入手扭转干部发展理念,带领包河成功创建“全国土地节约集约模范县区”,短短1年迅速由违法用地“重灾区”变成节约集约用地“先行区”。拿到的是荣誉牌子,解放的是干部观念,转变的是发展方式。从此,依法规范发展,深入包河广大干部心中。

发展,既要依法规范,更要科学高效。主政政府工作期间,全区国有资产由不同部门管理,小、散、乱问题突出,腐败隐患滋生。他化“不利”为“有利”,顶住部门利益羁绊,铁腕整合所有经营性国有资产,组建区属唯一国有企业滨投集团,在全省县(区)市率先打造投融资平台。滨投集团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目前净资产达40多亿元。

到2012年初,刚接任区委书记的他,坚持创新引领,创造性提出“产业富区、生态立区、管理兴区、文化强区”四大中心任务。给外界印象深刻的是,他率先在全省创新了滨湖新区“市建区管”、合肥高铁南站“市属区管”、市政环卫绿化大综管、城管交警公安运管“编组执法”等模式,创新设立街道级大社区、街道社区化、中心社区、农村社区,形成了社区建设与管理体制改革的4种模式,示范引领全省。

勇于担当的“激情书记”

立大志、担大任、吃大苦、创大业。胡启生总是“跳出包河看包河”,站在全省、全市高度,考量包河承担的使命和责任。“勇挑重担、多作贡献”,是他讲得最多的一句话。

在包河任职这8年,正赶上合肥大建设大发展,包河身处全市大建设前沿、大发展重地。又快又稳推进征迁,全力保障滨湖新区、十五里河高铁站片区等重大项目建设,是包河必须啃下的硬骨头。

基层工作,直接面对群众、面对千差万别的需求,难是常态,不难反倒是例外。“工作再难,横下心来抓就不难”,他始终坚信这一条。为了征迁,他大会小会反复讲,隔三差五一线督。他带领干部始终依法征迁、和谐征迁,上演了一个个动人的和谐征迁故事。8年来,全区共完成各类房屋征迁1720万平方米,占全市总量的60%,创造了和谐征迁的“包河经验”。

事业是干出来的,干部是练出来的。8年来,胡启生拼命三郎式的工作作风,影响和带动了广大干部的干事激情。各级干部纷纷投身大建设大发展一线,建功立业,成长进步。风清气正、干事创业,在包河蔚然成风。日前,他又被任命为合肥巢湖市委书记,步履铿锵地踏上新的征程。

满怀感恩的“亲民书记”

“脚上粘了多少泥土,就积淀了多少情感”。出身农村,胡启生对基层群众有着天然的质朴情感,深知群众所急所需所盼。工作中,他始终把群众利益摆在第一位,始终注重走基层、惠民生,用真情温暖广大群众。

迈出机关门,走进群众门。为让干部走出办公室、深入群众中,胡启生在全区开展“机关支部一线结对、在职党员一线报到”工作,打通联系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他更是处处身体力行,带头用“脚”和“眼”,去走进群众、推动工作。一年最热的季节,打捞蓝藻的渔民习惯了每天看到皮肤黝黑的他,头戴草帽,卷着裤腿,顶着烈日,行走在巢湖岸边,巡查蓝藻打捞与治理;群众最急的时候,都愿意找他,因为群众觉得这位书记最懂他们,能帮他们解开心中的疙瘩。他在全市率先推行“河长制”和“路长制”,并且主动担任污染最重的十五里河河长,以及创建最难的全国知名宁国路龙虾一条街路长。说到“走河巡路”,干部都服他,因为区里没人能比;搞蓝藻治理,干部都惧他,因为他比专家研究得还透;抓文明创建,干部都怕他,因为他比一线的城管队员发现的问题还多。

在这种实干为民的情怀下,包河区连续多年荣获“合肥市民生工程组织实施工作杰出奖”,区财政投入民生和社会事业的支出由2007年的2.1亿元增加到2014年的12.6亿元,群众最大限度共享了发展成果。如今,学在包河、住在包河、吃在包河、游在包河,已成为合肥市民的自觉选择。

为官一任,只为“人民至上”,别无他求。在包河8年,胡启生从未为个人、为家人、为身边工作人员和亲戚朋友谋取过私利。如今,胡启生50多岁的姐姐、姐夫常年在厦门打工,他们也很支持胡启生的工作。

“因为我是党的一名干部,我就不能谋自己的私利。因为我是一名书记,我就必须心里装着人民。”家人的支持让胡启生在勤奋干事、履职为民的路上拥有了更多的激情和动力。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