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特别报道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5年7月12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寻找C53
□ 佘 颖

“驼峰航线”是世界战争空运史上持续时间最长、条件最艰苦、付出代价最大的一条航线。“驼峰航线”途经高山雪峰、峡谷冰川和热带丛林、寒带原始森林,更有日军占领区。这些地区气候十分恶劣,强气流、低气压和冰雹、霜冻,使飞机在飞行中随时面临坠毁和撞山的危险。在长达3年的艰苦飞行中,中国航空公司共飞行了8万架次,美军先后投入飞机2100架,双方总共参加人数有84000多人,共运送了85万吨的战略物资、33477名战斗人员。在这条航线上,美军共损失飞机1500架以上,损失率超过80%,牺牲飞行员近3000人。而前前后后总共拥有100架运输机的中国航空公司,先后损失飞机48架,损失率超过50%,牺牲飞行员168人。

墨绿色的中国航空公司53号C-53型飞机静静地停放在怒江驼峰航线纪念馆里。它是展厅里唯一的展品,与之相伴的只有四壁的文字展板。

拆解后再重新拼装的C53早已停止呼吸,只能跟与它一起坠毁在驼峰航线的近2000架飞机和牺牲在此的3000多名英烈一起,无声地带游客穿越怒江上空终年不散的薄雾,重回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

53号机坠落了

从云南省怒江州泸水县六库出发过怒江,一直往西进,从海拔800多米向上爬升,翻过终年积雪的风雪丫口,片马就隐藏在这段2个多小时山路的尽头。由于毗邻缅甸,地势险要,片马一直是兵家必争之地。

二战时期,日本人从英国人手里抢走了片马。那时的片马上空曾飞行过无数飞机,他们的航线穿越了世界第二大峡谷——怒江峡谷。因为飞行高度超过了当时飞机的极限,而航线起伏如驼峰而得名“驼峰航线”。航线由中航公司和美国空军共同担负飞行任务,机组人员也常常是中美搭配。

1943年3月11日,中国航空公司的C-53型第53号运输机满载云南个旧生产的锡锭和一些猪鬃、钨矿,从昆明巫家坝机场起飞。它的目的地是印度的汀江机场。担当本次飞行的机长是25岁的美国人吉米·福克斯,副驾驶谭宣和报务员王国梁都是中国人。

跟在53号机后面起飞的是另一架“中航”48号C-53型飞机,机长古蒂亚,副驾驶是吴子丹。据古蒂亚和吴子丹后来回忆,那天起飞以后,天气很好,53号机和48号机一直相伴而行。前面的53号机在蓝天中,如同一只美丽的大鸟一样,这样的场景在驼峰航线上实在是难得一见。古蒂亚让吴子丹操纵飞机,他自己拿起随身携带的相机,拍下了53号机飞行中的照片。

然而,让古蒂亚没想到的是,仅仅只过了两分钟,就在高黎贡山脉上空,前面的53号机突然像块石头一样往下掉。还没等他们反应过来,53号机已经坠落了。

C53就坠落在片马丫口距离国境线140米处,海拔3325米的长尾巴山上。古蒂亚驾驶着48号机围绕着坠机点多次盘旋,希望机舱里有人能走出来,但飞机一直安静地躺在山坡上。几天后,古蒂亚再次飞跃这里时,白雪已经覆盖了整个山坡,C53也失去了踪迹。

最执着的寻找者

寻找C53从来没有停止过,而其中最执着的寻找者是一位名叫汉克斯的飞行员。

1943年,美国媒体报道了53号机失事的消息后,福克斯的父母也写信请求福克斯的朋友、泛美航空公司飞行员赫尔姆斯寻找福克斯的下落。当时,赫尔姆斯和他的同事汉克斯、斯蒂夫正一起在驼峰航线飞行,因此,赫尔姆斯也邀请汉克斯跟他一起寻找C53。

汉克斯先后在驼峰航线飞了900多次。在飞越53号机失事地点时,汉克斯曾70多次作离地面100英尺的低空飞行,看见飞机完整,机舱玻璃完好。

一次,一位飞行员甚至看到一只熊蹲在飞机旁边。因为执着的寻找,53号机坠落的洼地后来被驼峰航线飞行员称为“福克斯垭口”。

1944年,中国军队收复怒江以西部分地区。同年10月,中国航空公司派遣赫尔姆斯、汉克斯、斯蒂夫前往53号机坠机点进行搜寻。他们从昆明出发,经过保山到怒江搜寻C53。10月下旬,他们进入高黎贡山的原始森林,在20多名当地民工的帮助下,艰难跋涉了9天9夜,终因断粮和染病被迫放弃搜寻。

“其实我并不认识吉米·福克斯,他是和我一起组队寻找他的赫尔姆斯的好朋友。我只是出于同事与道义,才去寻找的。”在多年后的一次采访中,汉克斯回忆说,“我们最后失败了。估计我们距离福克斯可能不到一英里……”

1945年,二战结束后,美国《时代周刊》这样描述驼峰航线:在长达800余公里的深山峡谷、雪峰冰川间,一路上都散落着这些飞机碎片,在天气晴好的日子里,这些铝片会在阳光照射下闪闪发光,这就是著名的“铝谷”。

汉克斯曾要求美国军方寻找C53,但是坠落在高黎贡山的飞机实在太多,几乎没有找到的可能性。而紧接着的中国内战、解放后中美中断外交关系,加上当时的缅政府继承英殖民地时将片马划入了缅甸,C53几乎被人们忘记。

53年的寻找有结果了

这一等就是53年。

其实,1983年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曾发现片马附近山林中存在巨大的金属物,经探明是一架飞机,但恶劣自然条件和不稳定的边境情况阻碍了进一步的寻找。直到1996年6月的一天,一位缅甸猎人在原始森林无人区中狩猎,在中缅边境9号—10号界桩137米处(中方一侧)发现了这架运输机残骸。同年11月17日,缅甸方面通知了中方。经过两国外事工作人员的仔细勘查,终于确定这就是当年坠毁的C53。

1997年,已经年过八旬的汉克斯得知C53已经找到后,在中国探险协会的邀请下飞往中国,来到片马。他们从片马风雪垭口出发,徒步露宿5天5夜,最终找到了坠落在高黎贡山原始森林里的这架飞机。

当时拍摄的照片显示,C53卧山脊东侧,头朝东南面的深谷,像要滑翔到怒江东岸。降落时削断的杜鹃树枯朽疏松。机身相对完整,右机翼则被杜鹃花树扎了一个大洞,发动机散落在一边。机头被缅甸边民砍下,机身被锯斧豁开,碎片零件散布满地。驾驶舱窗边“U.S.A C53”和右翼下“中国航空公司”字样清晰可辨。

幸运又不幸的是,飞机里并没有飞行员遗骸。曾有人在离飞机几十米外的一条水沟边,从雪下的泥地里刨出了一管“菲利浦”牌牙膏和一只军用皮鞋。汉克斯看后,认出这是当年他们发的军用物品,只有飞行员才有,而且在上世纪50年代后就停产了,所以它一定是福克斯的遗物。

“从飞机残骸来看,迫降是很成功的,飞机保存也很完整,机舱内并未发现飞行员遗骨,说明迫降后飞行员应该活着,但没有办法走出这片原始森林。”从建馆起就在此工作的纪念馆副馆长肯波华说。

发现飞机残骸后,中国政府决定将其搬运下山。但是当时大雪封山,无法成行。泸水县人民政府派专人守护坠机残骸达540多天。

中国人民再次展现了毅力与真诚。守护坠机的傈僳族小伙子用中文在飞机上写上:“任何人不得破坏飞机,我们在这里守着!”1998年2月,接到大雪预警后,怒族青年曲天成跟同伴下撤,中途由于体温过低倒下,为守护飞机残骸献出了年仅24岁的年轻生命。曲天成的遗体被埋葬在一棵杜鹃树下,永远守护着这片山林。

最终,C-53坠机残骸被分割成三部分运到片马,修复后陈列在新建的纪念馆里。汉克斯则将飞机的一小块残片带回美国,送到了吉米·福克斯父亲的墓前,完成了自己的使命。

目前展厅里的C53并不完整。昆明世博会期间,C53的右机翼作为驼峰航线的象征,在世博园向海内外的游客讲述中美人民的抗战故事,至今未归。

“留在昆明,让更多人了解这段历史也好。”肯波华倒不介意。他每年大概要领着20万人次参观纪念馆,每次他都会强调C-53坠机残骸不仅是记录中国抗日战争历史和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一件珍贵文物,也是中美两国人民爱好和平、同仇敌忾、抵御侵略、维护世界和平的历史见证。正如一位参观者在留言册上写下的:“勿忘国耻,向英雄们致敬。”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