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版:中国故事 上一版3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2015年7月8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河北石家庄常山纺织股份有限公司技术员杨普:
巧手织出精彩人生
本报记者 雷汉发 通讯员 邵光毅
图① 杨普为公司新学员讲授业务知识。 图② 杨普(中)为班组职工现场演示操作。
图③ 杨普(左三)带领班组进行业务探讨。(资料图片)


河北省石家庄常山纺织股份有限公司恒盛分公司织造车间技术员杨普近日成了石家庄的名人,这是因为她获得了“中国青年五四奖章”。记者日前走进杨普工作室,探寻她不断创新、拼出精彩的人生故事。

青出于蓝 年轻有为成状元

杨普今年32岁,2000年进入常山公司,成为一名挡车女工。当她走上岗位那一刻,厂里一位工作多年的师傅就对她说:“技能是工人的本钱,好好干,行行都能出状元。”从那时开始,杨普就暗暗下定决心,要通过不懈努力使自己成为行业状元。她牺牲了自己的业余时间,苦苦钻研操作技术。纺织业中,接线头是最见技术的硬活,别人接500个,她就接1000个,别人练1小时,她就练3小时,手指硬是被软软的棉纱勒出了道道口子。

功夫不负有心人,杨普的技术日渐提高。一般女工1分钟接20个接头,她1分钟能达到38个,就是因为有这样的技术,在9年多的挡车工岗位上,她累计超产棉布近20多万米,成为单位的生产标兵。

杨普没有因为自己能成为行业技术能手而骄傲,反而向更高的高峰进行攀登。她认为,作为一位纺织工人,知识单一是限制自身发展的大忌,比如以往的纺织业,纺织的仅仅是棉麻纤维,而现在的纺织业,不仅有棉麻纤维,而且还有牛奶纤维、汉麻纤维、天丝、莫代尔、羊绒、甲壳素等,如果不能掌握现代化的科学知识,如何能当好现代化的纺织工?她在每天上班之余,开始了紧张的文化学习。通过自学,她顺利通过了成人高考,以优异的成绩被河北科技大学继续教育学院纺织服装专业录取。

凭着她丰富的知识积累和技能集成,她成了企业不可多得的技术人才,被企业选聘为最年轻的高级技师。在技师这个岗位上,她再接再厉,再次发力,总结出“机上打结不超过5毫米”、“双手交叉”、“主动引纬”等操作技巧,自创了“双套结”手法,大大提高了处理断经、断纬速度,班产提高了2200米,年创造直接经济效益近500万元。

润物无声 一花引来百花香

一花开放不是春,万花开放春满园。杨普认为,一个大企业相当于一个大家庭,只有所有人都能干,这个家庭才能永久兴旺。她的目标是把自己的技能传递给更多的员工,以达到企业增产、员工增收的目的。

这样的机遇很快到来了。2009年7月,常山股份新组建的企业恒盛分公司开业了,股份公司从各个厂挑选优秀人才前往工作,而作为最年轻的技术能手,杨普也被挑选到恒盛分公司担任值班长和培训师。

“面对车间里600台崭新的国际一流的喷气布机,说不心动那是假的。”说起刚到恒盛时的情景,杨普动情地说,“但大多数操作工是刚刚走出校门的学生,能否在一流的环境中,用一流的设备,生产一流的产品,这还是一个未知数。因此,免不了心里又忐忑。”

面对没有任何生产经验的新学员,杨普制定出培训计划和目标,并毫无保留地把自己多年总结的技术传授给新学员,杨普耐心讲解,言传身教,大到巡回路线怎么走,布面经纱线怎么查,小到一个处理停台的动作和接头手法,她都毫无保留地传授给新学员。

在不到两个月时间内,杨普带的首批学员就上车顶岗,操作技术有的已达能手、优级手水平,试生产的21个高难、复杂订单产品全部按时按量交单。半年之后,他们全部成了熟练操作工。

细雨润物细无声,就在这4年管理培训岗位实践中,杨普用自己的模范行动引导和感染全班组职工,用自己的精湛技术指导和帮助班组职工,使得班组不仅生产技术领先,同时还在班组形成了巨大的向心力,因此不仅显著提高了生产效率,同时也使织物优良率提升了10多个百分点。在采访中,织造车间主任王立波是这样评价杨普班组的:“在恒盛分公司,杨普任班长的丙班最为了不起,2009年成立,2010年走上正轨,在车间三个轮班的历次产量和质量考核,杨普班组年年都是先进,大家不服都不行。”

“没有师傅,就没有我的今天。”如今已是二组大组长的王丽茜谈起杨普滔滔不绝。她介绍说,当时没有教室、没有黑板粉笔,杨老师就把要点内容用碳素笔写在一张大白纸上贴在墙上;遇到不好领悟的操作动作,她就上车示范,到生产现场、到织机上言传身教,使得我们车间成了王牌车间。

而杨普本人则通过在教学中的总结提升,操作技能更为精进,在2012年全国范围内开展的中华技能大奖角逐中获得了“中华技能大奖”。

诲人不倦 让桃实李果满枝头

善用人者能成事,能成事者善用人。在10多年的观察和了解中,常山股份公司负责人认为,杨普通过自我完善,已成为一个纺织既有实践经验、又有理论水平的一线不可多得的教学人才。于是,杨普被公司破格提拔为车间操作技术员,并专门建立了以其命名的技能工作室,开展“传技带徒、创新创效”为核心的企业员工成才传、帮、带活动。

工作室首先搭建的是学习平台。纺织企业中,织物的形成需经过多工序、多工种的生产、操作,所以员工操作技能的高低直接影响产品质量,为此,工作室把提高全员的操作技术水平当成工作中的重中之重。技术培训不仅有在工作室内讲课、授课,还努力把课堂搬到一线的机台旁,设到车间的台位上,工作室要求成员每月至少有一次上车操作表演,使培训内容达到理论、实践相结合。杨普还结合企业新工人、青年工人多的特点,将部分枯燥乏味的操作内容,改编成朗朗上口的操作顺口溜,增加青工的学习兴趣和记忆能力。仅2014年,杨普自己就培训青工达到160多课时,培训人次达798人次,这些人如今均已成为熟练的纺织工人。

工作室同时搭建的还有创新平台。在教学中创新、在创新中教学是工作室另一个宗旨。杨普和她的工作室成员们通过上网、看书、请教,广泛学习新知识,结合着传统织机的操作法和各自的生产经验,大胆尝试、勇于探索、先后总结创新了大提花织机操作法、大提花增减经密操作法、机下打结要领口诀、七字断经处理法等近30项操作法,其中仅新品种操作法就有13项,这些操作法经推广,使公司的生产效率提高2%,为公司年创效益达300多万元。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