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版:创周刊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5年7月8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打造创新之城、创业之都、创客之岛
青岛聚焦创新驱动发展
本报记者 刘 成

科技型中小微企业不但可以用专利权质押贷款,而且可以获得多项补贴资助。这是青岛市科技局、财政局和保监局联合开创的保险撬动贷款新模式,有助于解决此类企业缺乏可供抵押的固定资产,难以获得金融支持的难题。

眼下的青岛,一项项为创新扫清障碍的政策措施加快出台;一个个与创新有关的各类元素被充分调动;一种种创新创业的热情和潜能不断被激发……青岛,正全力聚焦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目标是把青岛打造成创新之城、创业之都、创客之岛。

“‘创新之城’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创新,它包含着科技创新、产业创新、产品创新、企业创新、市场创新、业态创新、管理创新等,是以科技创新为引领的全面的综合的创新。”山东省委常委、青岛市委书记李群解释说,“‘创业之都’是指能实现大众创业的城市,要形成千方百计谋创业、千军万马兴创业的城市生态和氛围;‘创客之岛’就是鼓励以创意为起点,以市场为动力,将大众群体中蕴藏的巨大创新力挖掘和释放出来。”

为此,青岛市专门出台了《关于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意见》,从营造鼓励创新的公平竞争环境、健全技术创新市场导向机制、激发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创新活力、完善科技成果转化激励机制、打造大众创业生态体系、推动创客群体蓬勃发展、强化金融对创新创业的支持、构建深度融合的开放创新机制、推进产业模式创新、营造有利于创新创业的良好氛围等10个方面,提出了明确要求。

“我们正在制定全市行动纲领,规划设计若干实施细则,形成‘1+N’配套政策体系,把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落到实处。”青岛市政府副秘书长、办公厅主任孙继告诉记者,青岛要聚焦解决经济转型升级的“瓶颈”问题,着力破除体制机制障碍,实现由要素驱动、投资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着力在“互联网+”、“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科技服务业等方面实现更大突破。

据悉,青岛市目前已经开始实施“311工程”,“3”是重点打造好“一谷两区”,就是蓝色硅谷、西海岸新区和红岛经济区,让这3个区域成为整个“三创”的高地和聚集区;一个“1”是打造10条创业一条街;另一个“1”是打造100个创客空间。通过“三创”的推进,青岛的研发活动更加活跃。据悉,青岛计划2016年全市研发经费占生产总值比重达到2.77%,每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超过15件。特别是高新技术企业和中小型的科技型企业进入如雨后春笋般的蓬勃成长期,青岛规划用两年时间,使全市高新技术企业突破1000家、中小微科技型企业突破8000家,同时,要转化更多的科技成果,使技术交易额突破100亿元。

青岛经过多年的努力,高校和科研院所越来越多,科技创新能力也越来越强。国家海洋实验室、国家深海基地、国家海洋设备质检中心等重大创新平台,山东大学青岛校区、西安交大青岛研究院、哈工大青岛科技园、哈工程青岛船舶科技园、天津大学青岛海洋工程研究院先后落户青岛。再加上原有的中科院海洋所、国土部海地所、农业部黄海所等,青岛已拥有各级科研院所66家、重点实验室155家,特别是拥有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0家、国家级孵化器14家,这在全国计划单列市中都排在首位。同时,青岛市发明专利申请量也连续两年居副省级城市首位,2014年技术合同交易额同比增长70.9%,增幅居副省级城市首位。

青岛市的大企业创新一直走在全国前列,近年来,通过实施“千帆计划”,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也开始崛起。“我们针对制约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的瓶颈,改‘漫灌’为‘滴管’,重点支持企业的首投、首贷、首保,计划3年内培育扶持2000家,带动全市过万家,形成千帆竞发的集群发展态势。”青岛市科技局局长姜波告诉记者,目前已有907家企业入库,有395个项目获得国家中小企业创新基金近3.3亿元的支持。

“青岛的‘众创生态’正在形成。”姜波说,青岛已建和在建孵化器已超过1000万平方米,开展了天使投资沙龙、黑马大赛、创新创业大赛等各类创业活动,形成了苗圃期、孵化期、加速期等创业不同时期该给予的不同支持,构成了创业孵化的完整链条。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