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特别报道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5年7月3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审计监督在深化国企改革中不可缺席
中国政法大学资本研究中心主任 刘纪鹏
图为审计署企业司审计人员正在查阅涉案企业凭证。 (资料图片)

党的十八大以来,从中央到地方掀起了新一轮国企改革的浪潮。国有企业作为国民经济的主导力量,担负着调整经济结构布局、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等重要职责。如何让国有企业更好地发展,既是一个重大的经济问题,也是一个重大的政治问题。在年初落幕的中央纪委五次全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着力完善国有企业监督制度,加强对国企领导班子的监督,搞好对国企的巡视,加大审计监督力度。由此可见,加强对国有企业的审计监督,是保证国有企业正常有序运行的关键环节,对于国企改革和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审计监督作为国有企业管理中一项重要制度安排和有效工具,通过依法履行职责,对权力运行进行监督和制约,发挥预防、揭示和抵御的“免疫系统”功能。因此,要推进国有企业运行规范化,重要一环就是要完善国企财务审计制度,加大对国有企业监督力度,督促国有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审计是现代企业的“第三只眼睛”,企业的经济活动离不开审计监督。特殊所有制性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以及全面深化改革要求,决定了对国有企业加强审计监督的必要性。从国有企业改革方向和发展要求来看,审计监督在以下方面与其有密切的联系。

首先,审计能够促进国有企业建立和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审计机关在审计企业过程中,客观地帮助企业分析管理不到位的原因,帮助企业建立和完善内部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促使企业内部管控能力得到加强。纵观近几年国有企业中出现的一些腐败现象,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在新旧体制的转换过程中,由于旧制度被打破,新制度又没有完全建立,经营和管理体制的不健全和不完善使得腐败分子有机可乘。因此,要通过审计监督的手段来深化改革,加速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其次,审计有助于加快国有企业转换经营机制,提高经济效益。企业的核心任务就是提高经济效益,实现股东利益最大化。国有企业审计,就是要对企业效益情况进行剖析,有针对性地提出运营管理方面的建议,帮助企业挖掘潜力、改进管理、缩减成本,从而达到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

同时,审计监督也有助于加强对国有企业的监管。强化国企监管作为新一轮国企改革的重要内容,对国有企业的运营管理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国有企业在改革过程中,必须进行审计监督,以确保国有资产评估的真实性、产权界定的合规性,维护国有资产所有者的权益,优化国有资产投资结构,提高国有资产运营效益。

当前,经济社会正面临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随着国企改革进一步深入,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步伐逐渐加快,国有企业内部法人治理结构逐步健全、信息化水平提升,内部控制进一步完善。同时,一些新情况、新问题也不断涌现,传统审计方法无法完全满足需求。因此,传统审计转型与升级迫在眉睫,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深化国有企业审计。

首先,审计机关应当建立宏观性、全局性的思维模式。从制度、体制和政策层面,分析国有企业现有布局、发展和监管状况及存在的问题,结合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存在的问题,转换角度拓展国企审计范围,深化企业审计。针对目前国有企业资产营运效率不高、抗风险能力差的现状,审计机关应从推进国有企业整合重组,做大做强国有企业的角度提出审计建议。

其次,要创新审计技术方法,通过技术升级来深化国企审计。以往,国企审计一般都是事后审计,当审计发现违规问题时,国有资产已经被侵占或者流失。审计机关要更新审计观念,积极创新审计方式,通过审计信息化等新技术方法来深化企业审计,主动感知国有企业苗头性问题,把风险消灭在萌芽阶段。

最后,要加大跟踪督促整改力度,促进企业审计结果公开化。针对被审计单位一些屡查屡犯、消极整改等问题,审计机关要在初次审计基础上跟踪督促整改,通过人大的权力监督、部门的联动监督和社会的舆论监督,达到提升审计成果,强化审计整改工作的目标。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