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版:民生周刊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5年6月30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村民闲置房变身养老社区
本报记者 常 理

近日,《经济日报》记者来到北京怀柔区渤海镇田仙峪乡村休闲养老社区。这个社区全体业主的平均年龄超过55岁。它的启用不仅使怀柔区成功盘活农村闲置房屋发展起乡村休闲养老社区,促进了农民增收,也使之成为北京市首家农村休闲养老专业合作社,切实缓解了养老压力。

走在社区整洁的石板路上,记者看到,道路两旁种满了各式各样的绿色植物,让人心旷神怡。社区房屋整齐划一,使人很难想到这是由农村的大瓦房“变身”而来。

原来家住东城区鼓楼附近的退休教师陈先生,是田仙峪国奥颐悦乡村休闲养老社区首批体验住户。“以前住的地方面积小,人又多,出门拥堵,空气也不好。现在退休了,该找个好地方养老了。计划租个两居室,一年的租金是7.5万元,合一个月6000多元。平时住在这里,有事情再回城里。周末,孩子们也可以来呼吸乡村新鲜空气,体验农家生活。”陈先生说。据负责社区建设的国奥集团董事长张敬东介绍,通过半年的建设,田仙峪国奥颐悦乡村休闲养老社区试点工作共改造院落30处。

一项对北京市7个区的350名城市老人进行的调查问卷显示,有86.1%的老人有意愿到农村享受乡村休闲这种新型的养老方式。但是,针对老人的服务,除了环境优美,还要有完备的配套设施。记者注意到,原田仙峪村委会闲置的办公楼被改造成了社区综合服务中心,内设公共食堂、休闲酒吧、餐吧、洗衣房等公共服务设施。同时,两处闲置的宅基地也被建设成了社区卫生服务站,里面有专业的医疗设备,配备专业医务人员,还可以持医保卡在卫生服务站就医。此外,依托全市煤改电政策的推广,养老社区在冬季取暖等方面也得到保障。为了给社区做好配套,当地还对附近河道和环境进行了综合治理。

“养老社区要在保证质量、安全可靠,有组织有纪律的基础上,做到盘活有效资产,多方受益,有效解决城市养老和就业问题。”北京市老龄产业协会会长翟鸿祥说。

记者了解到,具体操作中,田仙峪乡村休闲养老社区采取的是农村闲置房屋所有权、使用权、经营权“三权分离”的原则,通过“农户+合作社+企业”的经营模式,建立起了“农民所有、合作社使用、企业经营、政府管理服务”四位一体的运行模式。

其中,农民将闲置房屋流转到农民专业合作社,成为社员后取得房屋租金收入并参与收益分配。村委会把拥有闲置农宅的农户组织起来,并在区政府、镇政府的指导下与企业合作,确定具体合作形式、管理形式、收益分配等。国奥集团作为投资和经营企业,投入资金改造房屋,建设公共配套设施,完善生活服务体系,建立客户准入和退出机制,吸纳本村村民就业。政府按政策对试点村在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配套、简化审批手续等方面给予一定支持,同时监督合作社对社员分红。

乡村休闲养老社区建设给农民带来了哪些实惠?

田仙峪村村民肖春虎告诉记者,他家以前有2套房屋,将其中1套闲置房屋流转给合作社,合作社一次性支付给他20年的租金。同时,他的妻子也成为社区的保洁人员,一月能有2000多元收入。

据介绍,养老社区目前共流转30套闲置房屋,为拥有这些房屋的农民带来近1700万元的收入;闲置村委会办公楼改造成的社区综合服务中心,给村集体带来了155万元的收入;为综合服务中心配套和农事活动体验而流转的60亩农用地,每年租金收益在20万元左右。此外,村里的剩余劳动力也能在社区从事保姆、保洁、餐饮等工作。除了这些个人收入外,合作社每年还获得养老社区经营利润10%的分红,用于给社员和全村农民2次分红。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