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姜天骄、通讯员张远军 胡红升报道:第三军医大学近年深入开展的“用红色军医文化培养造就有灵魂、有本事、有血性、有品德新一代红色军医”文化育人工程,为学校全面发展不断注入新鲜活力,也在全国全军医疗卫生系统产生广泛影响。日前,国家卫生计生委、总后勤部卫生部及部分军地医学院校,在第三军医大学举行现场观摩会,探索开展“传承红色基因、当好红色传人”专题教育、深化医德医风建设的文化路径。
早在上世纪60年代,三医大学员到贵州遵义开展野营拉练时,发现当地群众供奉着一座无名“红军坟”。经老红军、时任校长钟有煌多方考证,确认坟冢埋葬的是1935年红军长征到达遵义后,为群众治病走失被害的战友、红军卫生员龙思泉。那以后,传承红军本色活动,就在三医大开展起来,延续至今。
该校新一届党委班子上任后,继续重视发挥校内外红色资源的教育作用,深入挖掘整理红色历史资料,2011年4月,校党委决定实施文化强校战略,在全军率先提出并大力弘扬红色军医文化,深入推进红色军医文化育人工程,积极培养“四有”新一代红色军医。
一块块鲜红夺目的展板,记录着该校构建的“十红”体系,从不同方面注解红色军医文化的精神内涵。校园里医学楷模人物雕像、校训文化石、校赋雕像群,山墙上白求恩浮雕,教学楼里名师名家画像,校史馆、抗震救灾纪念馆、军事医学成就馆中一件件文物和视频画面,更营造出浓重的“红”和“军”特色:毕业学员100%服从分配到祖国和军队需要的地方去;广大医护人员常年坚持深入三峡库区、高原海岛为军地人员查体义诊;汶川、玉树地震山崩地裂间,抗震救灾医疗队毅然前进;面对令世界为之色变的埃博拉疫情,学校奉命抽组的援利医疗队不辱使命……
红色军医文化渗进和再造着该校的教风、学风、研风、考风和医德医风,不断催生出新的成果。近年来,在教学上,该校获得国家教学成果一等奖,创新教育训练改革的经验得到推广,荣获2015年大学生临床技能大赛特等奖、“勇士-2015”全军首届学历教育院校学员军事技能比武总分第三名;在科研上,新增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各1项,首次在国际顶级医学杂志《柳叶刀》发表SCI论著,影响因子达39.2分;在医疗上,学校附属医院的平均住院日缩短到7.58天,危重病人抢救成功率达到95.8%,住院患者满意度提高到94.8%。同时,该校各岗位上还涌现出一大批全国全军先进典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