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有关高校更名的话题,随着四川两所高校的纷争再度引起社会关注。有统计数据显示,过去6年间,我国共有472所高校改名,占全国高校总数的23%。
高校热衷更名突出表现为:地方院校不再“偏居一隅”,名号从市到省份,从省份到华东、华中、华南;高校层次不断升级,名号从“专科学校”到“学院”再到“大学”。
我国公办高校级别的划定与其他教育资源的配置,目前主要是由行政体系主导的。若更名成功,可能意味着高校级别和现实地位的提升,以及在现实利益和教育资源配置上有更大收获。可以说,这也是不少高校热衷更名的主要原因。然而,对于高校更名,并非所有人都买账。在不少人看来,大学不一定要有高大上的名号,而应回归育人为主的本位,不断提升人才培养的质量。
高校更名,也反映了占主导地位的行政评价机制与市场、社会评价机制之间的博弈。只要行政主导的高校评价机制仍起决定作用,资源配置与高校名号、级别依然息息相关,高校的更名冲动就难以遏制。
所以,要从根本上遏制高校“更名热”,必须进一步深化教育体制改革,让学术成就、教育质量成为高校比拼的真实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