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6月10日起,上海古籍书店推出“团结御侮——上海图书公司藏抗战时期珍稀文献特展”,400余种以抗战题材老期刊为主的珍贵文献,记录了“九一八”至1946年抗战胜利后清算敌伪罪行这一重要历史时期,国人同仇敌忾的救亡精神和抗战实况。
在展厅,记者见到了正在指挥几个年轻人布展的陈克希。他是上海图书公司上海博古斋首席古旧书刊标价师,这批期刊就是他和另一位老专家从上海图书公司珍藏的大量期刊中精选出来的。这其中不乏孤本、善本,大多是当今存世极少、藏书界抢手的创刊号,有100多种连最权威的北京大学出版社版《中文期刊大词典》都未收入。此外,还有大量珍贵旧照片和图书同期展出。
“民族危难之时,期刊成了呼吁全民御辱,鼓舞抗日士气的重要舆论阵地。”陈克希说,这时期期刊种类之多、发行量之巨,前所未有。大部分期刊出自上海被称作“孤岛”的租界,也有不少出版在边区根据地和重庆、贵阳等未沦陷区。但由于很多是文化人边向后方撤退边办的,因而散失很多,甚至只出了创刊号就办不下去的也不在少数。
据陈克希介绍,特展精选了各类代表性期刊,大致分四类:文艺类、画报类(包括电影、戏剧、漫画等)、社科类(包括经济)、还有少量粉饰太平或颠倒黑白的敌伪类期刊。陈克希说,希望能让观众全面真实地了解抗战时期的中国期刊出版情况。
当时的期刊作者阵容庞大,散文、诗歌、剧本、战局评论、战地报告文学、小说、故事、小品、译述、漫画、木刻、摄影等多种形式都有应用。陈克希认为其中的两本尤为特殊,第一本是《女声》。这是上海沦陷时期日伪统辖下出版的妇女杂志,由地下工作者关露任主编,她利用较少受到监控的有利条件,组织一些进步文人写文章,使期刊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还有一本是《文艺阵地》,茅盾主编,这本期刊不仅生存期较长,还以抗战文艺为主,持续宣传抗日,发挥了“阵地”的作用。
这些期刊形式多样、内容广泛。有记录淞沪战役、平型关战役、血战台儿庄、常德会战、滇西之战等重大战役的;有描绘日军侵华战争造成满目焦土、尸骨成堆、难民流离失所惨状的;还有大力宣传官兵奋勇作战,飞虎队战果辉煌,悼念阵亡将士悲歌一曲的;更有用岳飞抗金、戚继光灭倭寇、郑成功收复台湾、邓世昌甲午海战等故事借古喻今的。此外,欧美反战人士捐助药品、华侨捐款捐物、边区军民大生产、练兵、学文化等内容也有所反映。
在展厅进门处第一个展示镜框里,读者可以看到两本期刊封面上各有一张熟悉的面孔。上方是《抵抗画报》创刊号,大幅刊登了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拍摄的一张著名照片,毛泽东头戴八角帽站在延安窑洞前,照片下分别写着“力主抗日的毛泽东氏”和“本期特稿《毛泽东印象记》”,作者还是斯诺。下方是第一卷第六期的《中国画报》,期刊名旁边还印着这样一句话:“内容描摹中国时代的前进。”封面上年轻消瘦的朱德将军沉稳地注视着前方,内页介绍的是中国军队训练的情况。
据工作人员介绍,特展结束后,所有展品将在6月28日公开拍卖,许多大专院校、学术机构和抗战纪念设施都已表示将参加拍卖,其中就有正在全面改造、将于今年“八·一三”淞沪抗战纪念日正式开放的四行仓库抗战纪念地,当年“八百壮士”在这里抗击日寇四天四夜威震天下。特展中的许多期刊和大量旧照片、图书,正是他们“踏破铁鞋”所要寻觅的珍贵史料。
翻阅一本《东方》画刊,打开处竟是“八百孤军谢晋元团长殉国”专辑,一张谢晋元团长躺在灵柩中的照片下写着这样的话:“谢将军的身体可毁,他的精神将和中华民族的生命共始终。”另两张人如潮涌的照片说明是:“上海市民于谢团长殉国后,纷往孤军营瞻仰遗容者,约计数十万人,男女学生情绪尤为热烈,多有泣不能抑者。”
英雄不死,浩气长存。这一本本画刊记录下的是中华民族团结御侮的壮歌,在今天依然有着震撼人心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