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在手机上“说”出自己要去的地方,预约一辆车已经不是什么难事。这是“互联网+打车”所带来的魔力。打车软件通过移动互联网让用户和车辆互动起来,降低了出租车空驶率,满足了用户的多元消费需求,有效激活了城市道路资源。
清华大学媒介调查实验室发布的数据显示,2014年民众使用打车软件等移动出行应用的打车成功率约为85.8%,同比增长9%;出租车空驶率下降了10%至15%。据预测,移动出行应用的推广,减少了上路行驶的私家车数量,2015年日拥堵时间将同比下降28.1%。
“移动出行应用是分享经济的代表,交通互联的分享经济将满足人们个性化的需求,实现道路、汽车等交通资源利用效率的最大化,同时也会对当前出租车等多个传统交通领域的运作模式带来冲击。”工信部电信研究院副总工程师何霞表示。
打车软件背后的用车安全和不规范等问题也在逐步探索解决。6月1日,上海市交通委、四大出租车企业代表和“滴滴快的”联合建设的上海出租车信息服务平台上线运营,这是第三方打车软件第一次正式与官方合作。
“更重要的是,通过对大数据的提炼、分析和应用,以大数据为基础,提高城市管理效率,最大化利用闲置资源。”优步中国区企业传播负责人黄雪道出了打车软件企业未来发展的方向。
事实上,这家很早就在全球推出打车软件的企业已经有了大数据应用的案例。“在与美国波士顿政府的合作中,优步利用平台上的大数据,让政府了解哪些地方要增加地铁站、哪些信号灯的时间需要重新设置、哪些路面凹坑需要填补等信息。通过对这些大数据的智能分析,我们提出减轻波士顿交通拥堵、合理规划和发展公共交通、减少尾气排放的解决方案,帮助政府打造智慧城市。”黄雪说。日前,优步又与神州数码合作,以贵阳市为试点,探索智慧城市建设,提升城市管理的大数据分析能力和水平。
显然,随着大数据、云计算等信息技术的发展,打车软件可以为智能交通系统提供及时有效的第一手交通数据,不仅能实现道路交通状况的感知采集,还可以用于交通监控、交通调度等智能交通管理行为,提高道路通行能力。
中国社科院信息化研究中心秘书长姜奇平指出,要充分利用移动出行应用形成的大数据资源,必须建立数据信息共享机制,包括打车软件等互联网企业之间、政府和互联网企业之间以及政府不同管理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