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是经济的根基,是国家综合实力的源泉,工业的发展与国家命运息息相关。在中国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的首个10年行动纲领《中国制造2025》公布后,本报记者专访了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经济事务官梁国勇。他说,制造业的转型和升级是新常态下中国经济整体转型和升级的一个关键问题,下一个10年将是个关键时期,而《中国制造2025》则是针对这样的关键问题在一个关键时间节点上推出的一个关键政策文件
梁国勇首先全面分析了中国制造业发展的现状,认为中国对自己在全球制造业的站位认识清醒,晋级制造强国之列的路线清晰。
他说,从产出总量上看,中国于2010年超过美国成为制造业第一大国。近几年来,随着制造业规模的扩张,中国的优势地位进一步提高。可以说,相对于中国经济的总体规模和人均收入水平而言,中国的制造业发展是超前的。
但与此同时,他也认为,大而不强仍然是中国制造业急需突破的瓶颈。他说,从质量和结构等方面看,中国制造业与发达国家仍有较大差距。这种差距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是从国际竞争力角度看,中国制造业的发展不平衡,整体竞争力有待提升。中国在部分行业,如电信设备制造,开始拥有世界级的国际竞争力,相关企业也具备了强大的实力,成为全球竞争中的佼佼者。然而,在其他重要行业,如汽车制造,中国企业还停留在国内竞争的水平,难以到发达国家市场上与跨国公司在其“家门口”进行有效的竞争。
二是中国制造业具有庞大的规模优势,但这种优势伴随着两个重要问题。一方面,中国工业整体呈现的状态是既“大”且“胖”,如何“瘦身”,化解产能过剩,是中国工业面临的一个重要挑战;另一方面,中国工业总体上具有能耗较高、污染较重的特点,从产品结构和生产过程看都是如此,如何清洁化、绿色化,是中国工业转型和升级的一个重要内容。
三是在一些行业的国际分工格局中,中国处在价值链的相对低端,如组装环节。由于品牌、核心技术和关键零部件的生产掌握在发达国家企业手中,同生产活动相关的本土价值创造非常有限,传统的加工贸易模式尤其如此。另外,在成本不断上升的情况下,低端的生产组装活动面临来自低收入国家的严峻挑战。当然,必须认识到,这种情况的出现是产业发展的必由之路,现在的问题是,如何实现从价值链低端向高端的升级。
四是在很多行业中,中国企业缺乏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相应的研发能力。中国工业的整体升级需要从依赖要素驱动转向依靠创新驱动,从依赖投资和劳动力投入转向依靠技术进步和全要素生产力的提升。对企业而言,既要加强获取、吸收先进技术的能力,更要加强自身的研发能力。除此之外,企业的品牌,特别是国际品牌的开发和管理能力亟待加强。总体上讲,研发、技术和品牌将是中国企业实现从大到强、从本土竞争到全球竞争转变的关键。
他特别指出,制造业涉及庞大的产品体系和极其复杂的供应链结构,与之相关的还有复杂的国际贸易、投资、科技、研发、就业等方面的问题。因此,对中国制造业实力的全面评价需要综合考虑各行业情况、各方面的分析对象和各种国际比较因素,这就需要有充分的理论和方法论方面的考量。
梁国勇认为,《中国制造2025》的出台,恰恰与当前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这种战略需要密切相关。规划纲要正是破题蓝图,是为制造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出台的顶层设计和整体谋划。制造业的转型和升级是新常态下中国经济整体转型和升级的一个关键问题,而下一个10年将是一个关键时期。《中国制造2025》是针对这样一个关键问题在一个关键的时间节点上推出的一个关键政策文件。该文件涉及范围广泛,又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对中国工业乃至整体中国经济的长远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具体而言,《中国制造2025》是旨在推动中国工业提升的第一个10年行动规划。围绕实现制造强国的战略目标,该文件明确了提高制造业创新能力、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加强质量品牌建设、推行绿色制造等战略任务。该文件确定了10大重点发展的领域,也推出了政府引导、整合资源的若干工程,因而也可理解为是新一代产业政策的一个纲要。
他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对金融与实体经济关系的反思使主要发达经济体对制造业的重视程度提升,也相应地推出了一些旨在加强工业发展、推动制造业回流和升级的政策主张,如美国通过《重振美国制造业框架》和《先进制造业国家战略计划》等项目实施的“再工业化”、日本的“产业复兴计划”、德国的“工业4.0”、法国的“新工业法国”,以及英国的“高价值制造”等。因此,围绕制造业的国家间竞争将更加激烈。对中国而言,面对发展中国家在低端制造领域和发达国家在高端制造领域的“夹击”,向上突围是必然的选择。从这个意义上讲,也可以将《中国制造2025》看作是对制造业领域国际竞争新格局的应对之策。
与此同时,世界范围内制造业正在经历一个以“智能化”生产为主要特征的重大变革,这被视作在历史上生产过程的机械化、电气化和自动化之后一次新的“工业革命”,主要发达国家也有针对性地进行了相应的规划和布局。在世界制造业的重镇德国,“工业4.0”成为其高科技战略的核心部分,以确保该国制造业的全球竞争优势。“工业4.0”提出,建设“信息物理融合系统”以推进“智能生产”,其实质是实现信息技术和先进制造技术的高度集成。《中国制造2025》提出以“推进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的战略任务,实际上也是基于相同考虑。可以说,《中国制造2025》针对全球制造业发展的新动向,与主要制造业强国的政策动向基本同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