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周末副刊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5年6月7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马踏飞燕”
传世匠艺
□ 刘 岩

笔者曾有幸到甘肃省博物馆一睹过“马踏飞燕”的英姿。马头顶花缨微扬,昂首扬尾,尾打飘结,三足腾空,右后足蹄踏一飞燕,飞燕展翅,惊愕回首。作为中国旅游的形象标志,“马踏飞燕”带给笔者的震撼并不是来自于它的名气有多大,而是这件文物所表现出的汉代人奋发向上、豪迈进取的精神,令人印象深刻。

“马踏飞燕”这个名称其实并不准确,郭沫若将其鉴定命名为铜奔马,甘肃省博的标注也是铜奔马,还有后人确定叫的“马超飞雀”。但是,“马踏飞燕”的名称流传更久、更形象、更加富有亲切感和浪漫气息,因此“马踏飞燕”的名字在民间最为熟识。

今年,笔者终于有机会游览甘肃武威的雷台汉墓,这座埋藏“马踏飞燕”1700多年的“地下博物馆”。弯着腰走过汉墓低矮的甬道,不多几步就能来到这座大型砖室墓之中。作为东汉时期镇守张掖的军事长官张某及其妻合葬墓,墓室并不大,却出土了“马踏飞燕”这样的稀世之宝,不能不说是一种传奇。古代的砖很薄,仅仅是今天砖厚度的一半,虽有蚁穴,却能支撑整个墓穴千年不塌,如此杰出的制砖和建筑技艺让人惊叹。

有了对雷台汉墓直观的认识,再看“马踏飞燕”就别有一番感触了。能锻造出代表着东汉雕塑最高艺术成就的这匹铜奔马,东汉的无名工匠技艺可谓精湛绝伦。工匠巧妙地捕捉住闪电般的刹那,将一只凌云飞驰、骁勇矫健的天马表现得淋漓尽致,不仅传神,也非常写实。按古代相马经中所述的良马的标准尺度来衡量铜奔马,几乎无一处不合尺度,故有人认为它不仅是杰出的艺术品,而且是相马的法式。从另一个角度说,塑造一匹健美的好马形象并不太难,然而要将一件静物表现出它的动感,特别是要表现一匹日行千里的良马神速,这就不那么容易了。然而无名艺术家们却能独运匠心,大胆夸张地进行巧妙构思,让马的右后蹄踏上一只凌空飞翔的燕子。这样一来,以燕衬马,让飞燕与奔马的速度有目共睹,使奔马的动势凝固在一个静止的空间,把一匹静止的铜马塑活了。

我们熟知的家燕飞得并不快,据说其最高时速只有75公里,与飞行速度最快的鸟类相比简直相差甚远,怎么配得上奔腾的飞马呢?所以后人猜测也许它是雨燕。雨燕的飞行速度很快,在整个鸟类世界中都名列前茅。比如,我们平时最常见的楼燕,也是北京奥运会福娃妮妮的原型之一,水平飞行时速达112千米。直到今天,在甘宁一带仍然可以见到这种雨燕疾驰在天际,捕食各种空中飞虫。

关于“马踏飞燕”还有很多值得称道的故事,比如它怎么被发现、被命名,但这一切都源于古代匠人丰富的想象力、高超的技艺,以及那个时代延续至今的一往无前精神,才诞生了这个稀世之宝,并被后人珍藏。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