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夏,杭州西溪动辄大雨倾盆,却丝毫浇不灭游人的兴致。这个紧邻杭州城区的湿地公园,总面积10平方公里,河塘、湖漾、沼泽占7平方公里,水道总长达100多公里。园内水道如巷,河汊如网,绿柳拂水,翠竹丛丛。人们打着雨伞,坐着小船,在水乡泽国中流连,好不惬意。
湿地生态破碎化
西溪湿地周边房地产开发如雨后春笋。专家建议,尽快停止新建项目,实现西溪湿地与南面的北高峰老和山、西面的五常湿地、和睦湿地永久性连接
“当下,地跨杭州市余杭、西湖两区的西溪湿地正经受着巨大的环境压力。各类产业在那里竞相发展,尤其是房地产开发如雨后春笋,将湿地与山景隔绝,将湿地与水脉分离,致使其生态出现严重破碎化和快速退化。如若再不实施整体保护战略和抢救性保护措施,西溪湿地生态退化将不可逆转,西溪湿地消失为期不远!”杭州师范大学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执行院长、博士生导师王慧中说。
记者在百度搜索引擎上输入“杭州西溪湿地”,可搜到新楼盘43处,其中余杭区13处、西湖区30处。王慧中说,上世纪70年代,西溪湿地东起松木场,西至小和山,南接老和山、灵峰山、北高峰、龙门山,北抵余杭塘河以南五常、蒋村乡,仍有大约60平方公里的面积。当时,水质达Ⅱ类标准,可直接作饮用水。最近20年来,由于工业化、城市化、人为污染,西溪湿地河道淤塞,面积锐减,水质劣化,生态功能严重退化。
2003年,杭州市政府启动西溪湿地综合保护工程,2005年建成了我国第一个国家级湿地公园——西溪国家湿地公园。2009年西溪国家湿地公园成功加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开启了我国城市湿地保护与利用的“西溪模式”,获得了世界认可。由于采取了一系列保护与修复措施,西溪湿地水环境质量明显好转。
“虽然水质有所改善,但是西溪湿地大部分区域,如严家港、沿山河、五常港、蒋村港,水质仍劣于Ⅴ类。整体水质仍远低于上世纪70年代的Ⅱ类标准,这与西溪湿地作为杭州市应急备用水源的生态功能定位还有很大的差距。”王慧中认为,必须实施西溪湿地整体保护战略,尽快停止新建房地产项目,并结合湿地整体保护战略进行重新论证,实现西溪湿地与南面的北高峰、老和山以及西面的五常湿地、和睦湿地永久性连接。
全封闭保护不现实
西溪已成为次生湿地,同时也是杭州著名的风景名胜。此外,西溪湿地内原有10个行政村,有5.3万人居住。全封闭式保护也不利于原住民的生存发展
作为浙江省人大代表,王慧中教授关注西溪湿地已有多年。据了解,近年来,社会上对西溪湿地实行全封闭、整体性保护的呼声一直未平息过。
“鉴于西溪湿地的生态环境趋于恶化,有专家学者认为,湿地应该实行全封闭保护,禁止进入,绝对封育。这种观点忽视了西溪已经演变成为次生湿地的历史现实,忽视了西溪作为杭州著名风景名胜的历史现实,忽视了原住民的生存发展要求。这种单纯保护而不加以利用的观点,显然只是一种理想化,同样不利于西溪湿地的可持续发展。”西溪湿地生态研究中心主任刘想说。他告诉记者,西溪兴起于汉代,经过唐、宋发展,到明、清时达到全盛,文化积淀深厚,历史上曾与西湖、西泠并称杭州“三西”。在如何对待西溪湿地上,单纯开发利用和全封闭式保护两种思路都曾考虑过,但最后都被否定了。
刘想说,最初的设想是将西溪湿地作为一个“以水网沼泽为特征的湿地型风景区”来发展,着重于风景旅游的开发利用。后来发现随着大量游人的涌入和景点建筑的建造,景区生态承载量加重,西溪湿地的生态环境反而会进一步恶化。“这种设想显然不利于西溪湿地的生态保护和环境恢复。”于是,又考虑实行全封闭式的湿地保护区模式。经研究,发现全封闭式的湿地保护区模式也行不通。
“西溪湿地内原有10个行政村,有5.3万人居住。如果实行全封闭式保护,原住民的生存发展就成了大问题。”刘想说。
保护利用求平衡
要充分发挥湿地资源的利用价值,重点构建生态保护、科研科普和生态旅游三大功能,将西溪湿地分为5大区域,按不同要求,分区严格保护
画舫满载游人,从狭窄的河道中驶过,激起迭迭浪潮。一只夜鹭停在水边木桩上,任凭浪潮没过脚爪,却纹丝不动。
夜鹭只是西溪湿地众多鸟类中的一种。据了解,西溪湿地现有植物566种、鸟类157种、昆虫703种。刘想说,经过反复权衡,“寻找保护与利用相结合的平衡点”,被作为西溪湿地发展思路最后确定下来。那么,如何寻找保护与利用相结合的平衡点呢?概而言之,就是充分发挥湿地资源的利用价值,重点构建生态保护、科研科普和生态旅游功能。
按照“生态优先、最小干预、修旧如旧、注重文化、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6大原则,近年来,杭州市投入100亿元,实施湿地综合保护工程。西溪湿地被划为湿地生态养育区、民俗文化展示区、秋雪庵湿地文化区、曲水庵湿地景观区、湿地自然景观区5大区域,按不同要求,分区严格保护。其中,湿地生态养育区占总面积的80%,谢绝游客进入,以保育现有池塘、林地、植被,为鸟类和其他湿地生物提供静谧的栖息繁殖地。
为减轻西溪湿地的生态压力,目前已动员区内2226户农户外迁,并外迁企事业单位150余家。目前,西溪湿地水质平均比2005年开园之前提高了三至四个等级,总体保持在Ⅲ类以上。个别区域的个别指标,甚至达到了Ⅰ类和Ⅱ类标准。
为提高经济效益,西溪湿地组建了覆盖全国的销售网络,与4200家旅行社、企事业单位签订了销售协议,开通了每天往返上海、南京等大城市的散客班车线路40条。随着知名度、美誉度的不断提升,入园游客和经营收入稳步攀升,彻底扭转了前3年连续亏损的局面。2014年,西溪湿地游客达445万人次,经营收入达2.45亿元。
记者从有关方面了解到,西溪湿地周边将不会再审批新的房地产项目。我们期待西溪湿地在开发与保护中找到最佳平衡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