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腊年又到县城给公公买药了。娘家就在城里,妈妈劝她住一晚。“不啦。公公每天要打三针,不能断药,孩子回家看不到我,也会哭!”30岁的王腊年和娘撒了个娇,“向您学,既做个好媳妇,又做个好妈妈。”王腊年这个城里妹子,是父母的掌上明珠,大学毕业后在广东的一家外贸企业做翻译,认识了象鼻嘴村的李志,成了夫妻。2013年9月,城里来的大学生媳妇停薪留职回村里待产第二胎,原计划等孩子断奶后就回城里上班。去年10月,她参加了村里举办的传统文化“女德班”后,决定留在村里“上孝父母,下侍幼儿”。
“是一时冲动吗?”我问。
“不是。我回到家里,看到年迈的婆婆既要照顾我年幼逗皮的大伢儿,又要侍奉体弱有糖尿病的公公,我就心酸。特别是看到她佝偻着身子挤车到县城去买公公每天打针需要的药,一回到家,幼小的孙子还缠着她要抱要背,我的眼泪都出来了。婆婆也是娘,公公也是爹。我和回家过年的老公一商量,决定辞去月薪8000多块的工作留下来侍奉公公婆婆,带养一大一小两个幼儿。让丈夫回广东安心上班。”
过完年,丈夫李志要回广东上班了。丈夫怀抱着还不到一岁的幼儿,公公牵着活蹦乱跳的小孙女,默默无语的她挽着婆婆的手,婆婆深情地扯着儿子的衣角唠叨叮嘱,一家人穿过村里溪水流淌的小桥,从浓浓的树荫下走过,送李志到村口去搭车。汽车消失在树荫尽头了,婆婆还搭着手眺望远方那绝尘远去的车影。
王腊年悄悄拭了拭眼角,她的眼眶已晶莹一片。“我要去幼儿园接孩子了。”她轻轻说了声,她低着头转身离开了,手还停留在眼角边,西斜的阳光把她纤纤的身影拉得细长细长。
短暂的离别是为了长久的相守,能和老人与小孩长相守,是何等的幸福!豪爽刚强的向平华讲起相守的幸福,平时爽朗响亮的声音却变得低沉哽咽——
1997年10月,29岁的向平华决定放弃在市里红火的生意回村当支书,爱人苦口婆心劝他别回来。因为村里不仅穷得叮当响,而且大闹三六九,小吵天天有。爱人一看他不听劝,也气呼呼地南下广东了。
百姓看村官,只看你公正不公正。“六亲不认”的向平华让爱人气不打一处来,村里人对他也从将信将疑变成了完全信赖。鸡毛蒜皮的纠纷、油盐酱醋的矛盾、扯皮打架的吵闹,全到他这里求公正。家务事已让妻子朱家忙得头晕脑壳痛,还要应对邻里乡亲上门要求调解,再加上山里人嗓门亮,哭的哭、闹的闹,搅得家里鸡飞狗跳一锅粥。妻子气冲冲丢下一句话:“你就当你的村支书吧!”第二次南下广东去打工。俗话说“夫妻床头吵架床尾和”,在得到丈夫“顾家顾崽顾老婆”的保证后,她第二次从广东回到了象鼻嘴。
意外的是,1998年3月,妻子第三次负气赴广东打工了。原因是向平华当了半年村支书,村里有了小变化,但家里却没了油盐钱。“眼看孩子快五岁了,有个文化人守在崽身边肯定比自己强。我出去了,你做爹的总不能不管孩子吧!”她就这样第三次闯广东去了。
时间一天天过去,向平华还是像过去一样,起得比鸡早,睡得比狗晚。一天深夜他回家,看见孩子蜷缩在鸡窝边,一边揉着蒙眬的睡眼一边说:“我想妈妈了,我要呷鸡蛋!”他眼眶一酸,哄着孩子说:“要呷鸡蛋要靠自己喂。”没想到,第二天,他就看见孩子端着残渣剩菜蹲在鸡窝边逗鸡玩。他含泪拍下4岁孩子喂鸡的照片,又抓住孩子幼嫩的手写上“妈妈,回家家”五个歪歪斜斜的字,让孩子贴在胸前拍了照。两张照片寄到了朱家的手上,她顿时泪如泉涌,连工资也不要了,一路泪眼婆娑地回到了象鼻嘴。
有了妻子的相守,才有了向平华与大山深处的长相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