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周末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5年5月31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致一年级
□ 商晓娜

不知道为什么,我总是能够想起我在读小学一年级的时候发生的事情。

比如,我认为当我读完了一年级一班,那么接下来就要去读一年级二班了。比如,我在老师拿着学籍簿点名的时候,把脸埋在书桌下面偷偷地吃烤鱼片。比如,我参加期中考试写完了自己的“学名”,还惦记着要把自己的“乳名”写在姓名栏里面。我也能够记得一年级时,班主任的名字,还有全班同学的名字。

我也不知道为什么,我总是能够想起我在教小学一年级时候发生的事情。

那时候,我的年纪也不大,站在教室里的样子,就像大孩子带着一群小孩子。那时候,我们每天下午都要一起唱歌,或者画画。那时候,我们还堆过雪人、放过风筝、举办贝壳展览。我也依然能够记起一年级时,所有学生的名字。

这两个“一年级”,意义不一样,又相隔十几年,却都是我记忆里最柔软的片段。

偶尔,我惆怅地想,那些事情还有那些人,距离我现在的生活,看起来已经远不可及。

但是在下一刻,我又想,哎,也不过就是“昨天”发生的事情。

我想,我对“一年级”的印象,很可能就是我对“人生之初”的印象吧!背着书包上学的第一天,碰到的第一个老师,交到的第一个朋友,遇到的第一次麻烦,还有经历的第一场考试……

我写《一年级的小豌豆》和《一年级的小蜜瓜》时,这些“昨天”的事情就那么自然而然地跑到了我的脑海里,书中的每一个故事都是我经历过的,书中的每一个人物都是我熟悉的。

当我用圆珠笔在纸上,一个字接一个字地写故事的时候,那些关于成长的历练,也似乎被重新演绎了一遍。

我给孩子们读小豌豆的故事,也读小蜜瓜的故事。

我问他们:“喜欢吗?”

“喜欢!”孩子们每次都兴高采烈地回答。

但是,当我把打印整齐的书稿邮寄到出版社的时候……

第一次:没有回音。

第二次:没有回音。

第三次:有了回音。编辑说从来都没有出版社出版过只写一年级的作品,他不能够判断读者的接受度。他还跟我说了很多很多“万一失败”的话。

要不然,就再换一个地方试试好了!

于是,第四次。

还有第五次。第五次遇到的编辑拒绝这两本书的理由是:这不是著名作家的作品。

那么,还要不要去试第六次?我觉得要!反正已经走到这里了,多迈一步又能怎样?

我也会觉得疲倦。觉得疲倦了,就走到书店去。看书。这里所谓的看书,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阅读,而是放眼望过去,将成排的书架和展台全都收入到眼里。也深深地呼吸着,努力去闻纸墨的香味,然后想,有一天我的书也会出现在这里。

有一天,是哪一天呢?

我也不知道!

但是“有一天”确实是一个梦想。

2007年,《一年级的小豌豆》和《一年级的小蜜瓜》首次出版,距离第一次尝试,整整过去了3年的时间。

我无法说清这样的时间究竟是长的,还是短的。也或者,长短并无所谓,那一刻,我只是长长地吁了一口气。

在这之后的几年里,出版界关于“一年级”的图书日益增多,一个比较有意思的现象是无论内容、封面,还是版式,都与小豌豆和小蜜瓜异曲同工。这也许就是大家以另外一个角度表达了对这两本小书的喜爱吧!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