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韩国资本市场研究院研究委员安玉花
《中国制造2025》对外发布之后,引起了韩国各界的广泛关注,记者采访到了韩国资本市场研究院研究委员、中国经济问题专家安玉花。她认为,《中国制造2025》战略是中国未来10年制造业发展的远大规划,在由量的增长到质的增长转化的中国经济新常态,将引领中国摆脱传统的劳动密集型制造业模式,向技术集约型的智能制造业强国迈进。
安玉花称,中国的“经济强国”目标可以分为贸易、金融和制造强国三个层面。2013年中国贸易规模超越美国,确立了世界贸易大国的地位。随着人民币国际化的推进,人民币已成为世界第二大贸易金融通货和第五大结算通货,金砖国家开发银行和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的孕育和发展使得中国金融强国的目标指日可待。这决定了中国将向制造强国的目标全力发起冲刺。
安玉花认为,中国如果期待人民币保持国际贸易主要通货的地位,则中国经济必须保持持续的国际竞争力,归根结底是中国产品必须有竞争力。过去的低附加值劳动密集型和出口主导型经济结构,已很难引领中国继续快速增长。中国的主要出口市场——美国和欧洲在经历国际金融危机之后复苏缓慢,中国国内市场又面临供应过剩、环境破坏和资源枯竭等诸多困难;加之人力成本的上升和人口结构的变化,迫使“Made in China”必须由生产低价格商品向生产中高级商品转变,这是《中国制造2025》出台的重要背景。中国政府已经为中国制造业勾画了新的蓝图,即智慧型制造业、全球领先的技术集约型尖端制造业。未来的中国制造业不再是劳动力和资源的竞争,而是技术、人才和信息的更高层次的竞争,中国经济也将以高附加值产业促进经济结构的转换。
安玉花认为,《中国制造2025》战略的落地还将加速中国经济增长模式向内需增长转换。《中国制造2025》倡导的智慧型和高附加值型产业将扩大地方国有企业收益和企业员工工资收入。前者是构筑社会保障体系的必要条件,后者则有利于提高民众可支配收入。两者叠加将大幅缩短中国经济向内需增长转换的时间。
安玉花表示,从《中国制造2025》战略的内容看,中国的构想更侧重于制造业的自动化和智能化。而德国和美国的制造业发展战略核心是信息通信技术与制造业融合,并以此继续保持其制造业强国地位、扩大领先优势。以此来看,《中国制造2025》战略与这两者一脉相承。可以预见,未来中国在《中国制造2025》战略的引领下将对美、德等传统制造业强国形成强有力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