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产经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5年5月20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京津冀跨区域碳交易市场有望扩展
交易总量设定、配额分配比例等难题待解
林火灿

本报北京5月19日讯 记者林火灿从近日举办的京津冀生态环境协同发展高端会议上获悉:京津冀正在抓紧研究开展跨区域碳交易的有关事项,以帮助缓解京津冀地区的资源环境约束。

早在去年年底,北京市和河北省就联合启动全国首个跨区域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设。根据方案,承德市作为河北省先期试点,其境内纳入碳交易体系的重点排放单位,完全按照平等地位参与北京市场的碳排放交易。

在当时的京冀跨区域碳排放交易合作中,天津市碳排放交易市场并没有被纳入其中。专家分析认为,这主要与当时天津市的碳排放交易活跃度偏低有关。天津市碳交易市场启动以来,碳交易量较小,市场不够活跃,不少企业把履约、交易配额作为一种任务看待,即使允许投资机构进场,交易量也没有太大的提升。

经过一段时间的探索,京津两市基本形成较为完善的碳交易法规政策体系,也积累了跨区域碳交易相关工作的经验。这些经验性的探索,为京津冀地区建立跨区域碳交易打下了基础。不过,京津冀地区建立跨区域碳交易仍然面临着诸多难题。例如,由于跨区域碳交易涉及各地区、各行业切身利益,各个利益主体博弈激烈,从交易总量设定、配额分配比例,再到后期惩罚等所有环节都很难统一。

国家质检总局党组成员、国家标准委主任田世宏透露,国家标准委和国家发展改革委已经组织成立了全国碳排放管理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有组织、有系统地推进国际国内室内气体管理和低碳产品标准化工作。国家标准委和国家发展改革委还一起推动研制了水泥、钢铁、玻璃、电力等首批10个行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方法。

赛迪智库专家赫荣亮表示,开展碳交易的终极目标是为了减排降耗。因此,开展跨区域碳交易,要结合京津冀地区污染重、碳排放量高特点,借力碳汇,发挥其减排固碳的环境改善作用。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