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版:创周刊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5年5月18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智能产品、智能生产破解传统产业创新不足——
晋江制鞋业脱胎换骨
本报记者 石 伟

福建省晋江市拥有一批包括安踏、361度等在内的龙头企业,具备国内鞋服行业领先的创新能力,但近年来传统产业创新不足、市场需求低迷、企业增长减速等问题逐渐暴露,针对这些问题,晋江市加快构筑适应大数据时代的生产方式、消费模式,推动企业从观念到业态和市场的转型升级。

核心竞争力激发内生动力

前不久落幕的第十七届中国(晋江)国际鞋业博览会,是国内制鞋行业重要的产业风向标。作为我国乃至世界上最集中的运动鞋生产基地,晋江拥有制鞋及相关联企业2600多家,2014年产值超过1000亿元。然而高速发展之后,晋江市如何应对产能过剩、产品同质化的困扰?晋江市提出“以创新应对经济新常态”的口号正在成为当地企业的共识。

晋江鞋企龙头安踏公司继去年推出“A-WEB2.0呼吸网”技术后,今年又在鞋博会现场推出“荣耀”系列篮球鞋。安踏董事局主席兼CEO丁世忠表示,破解企业竞争力弱化的途径唯有不断的创新。通过观念创新、产品创新、企业创新实现企业的自我转型、自我提升。他介绍,2014年安踏在产品设计和开发方面的费用较2013年大幅度增长24.1%。与此同时,特步、乔丹等国内制鞋名企也都瞄准我国跑步运动流行趋势,将研发重点转向这一领域并提出全新的健康跑步理念。

企业的创新意识既来自市场的动力,也离不开政府的引导。晋江市政府以新思维、新举措引导和推动企业转型升级。市长刘文儒对《经济日报》记者说,“中国制造2025”的概念,其实质就是要积极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的“两化”深度融合。从晋江的实际看,“两化”深度融合关键是抓住“一条主线”,推动“四大转变”。“一条主线”就是把体现信息技术与制造技术深度融合的数字化、智能化作为发展方向。“四个转变”就是由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由低成本竞争优势向质量效益竞争优势转变,由资源消耗大、污染物排放多的粗放制造向绿色制造转变,由生产型制造向服务型制造转变。

晋江市所在的泉州市目前已经编制出台“泉州制造2025”发展规划和智能制造、质量品牌提升、服务型制造3个专项行动计划,以推广“数控一代”工程为切入点,积极推动传统产业加快“两化”融合。作为福建省和泉州市重要的现代产业基地,晋江正大力引导企业开展产品、技术、品牌、管理和商业模式等五个方面的创新。

立体化创新打造新引擎

在有着3300多家制鞋企业、年产运动鞋15.6亿双的晋江,全方位、立体化创新是使众多中小微企业加快转型升级的必由之路。记者在晋江采访时看到,福建省首个智能装备产业园正在这里加快建设。根据规划,这里将建成集研发、中试、制造、公共服务等为一体的新型智能装备产业园区,通过与中科院、哈工大机器人研发中心等机构的合作,打造全省最大的智能装备展示中心和智能装备融资租赁公司。这个园区将成为晋江制鞋企业破解用工难、用工贵难题,逐步实现“机器换人”,加快传统制造业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的新型平台和发动机。

与此同时,以“互联网+”推动产业升级、抢占新的市场空间是晋江市另一项创新战略。包括安踏、361度、特步、贵人鸟等企业在内的大大小小的企业都纷纷和国内知名门户网站、体育专业网站开展战略合作,通过“电商换市”加快调整商业模式。数据显示,目前晋江70%的规模以上企业都在“触电”,通过整合原有的品牌店、专卖店,以O2O模式直接面对消费者,实现线下体验、线上下单、就近配送;在营销和服务上则强调个性化营销和个性化服务;业态上逐步从体育用品制造向体育赛事、体育服务、体育消费、创意设计、文化传媒等方向转型。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