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版:中国故事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5年5月4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创伤骨科教授苏佳灿:
军医本色
本报记者 吴佳佳

“军人、医生、教师,我很幸运地能够同时拥有这三种特殊而光荣的身份,也想通过自己传递一份信念,一种力量:军人的勇气与担当、医生的使命与责任、教师的无私与奉献……”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创伤骨科教授苏佳灿这样诠释自己的理想与信念。

作为一名军人,无论是赴汶川抗震救灾、上青藏线送医巡诊,还是远赴巴基斯坦开展创伤救治指导,每遇急难险重任务,他总是冲锋在前。

2008年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苏佳灿主动请缨加入医疗队。其间,他走遍了医疗队周围的所有村庄,每天只睡三四个小时,全身心投入伤员救治工作。任务结束后刚回到上海,他就被医院指派担任抗震英雄刘冬的主治医师。苏佳灿24小时吃住在值班室密切观察、精心守护。经过100多个日夜守候、51次全院会诊、30多次手术,终于将刘冬从死亡线上拉了回来。

苏佳灿率先在国内开展多种新技术新疗法,实施手术近万例、服务门诊患者10万余人次,有10项研究成果获国家专利。

去年,苏佳灿接诊了105岁高龄的罗阿婆。她不慎摔倒造成股骨骨折,先后转诊了几家医院,均因手术风险太高不得不放弃手术。高龄老人股骨骨折,放弃手术就等于放弃生的希望。苏佳灿把压力深深藏在心底,动员其家属,采取先进的微创技术成功实施手术,手术仅用半个小时,使阿婆重新能下地行走。罗阿婆也成为建院以来年龄最大的手术病人。

2014年,上海发生一起公交车交通事故。车内多名乘客受伤,其中包括一位身怀六甲的高龄孕妇。她双腿骨折,面临一个艰难的选择——如果手术,有流产风险;但如果采取保守治疗,孕妇双下肢可能会残疾。苏佳灿同妇产科、麻醉科相关专家进行了多次会诊,详细分析了患者情况,最终制订了周密的治疗方案,实现孕妇伤情救治和胎儿安全双赢。

医生的使命在于救死扶伤,更在于奉献。

2013年8月,苏佳灿跟随总后专家服务团行走青藏线,为沿线哨所官兵巡诊。他克服严重的高原反应,一路走、一路治、一路教,先后为上百名战士诊治疾病,为医护人员传授了最新的救治理念和技术。一次,在拉萨为一名骨折患者手术时,强烈的高原反应使他头痛欲裂,不得不边吸氧边工作。平时一个小时的手术,苏佳灿整整用了3个小时才完成。

苏佳灿非常喜欢自己的教学工作,喜欢三尺讲台。“一个好老师,可以带出一大批好医生!”为将复杂的医学知识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呈现,他创造了“起、承、转、合”的课堂教学法,先后获得中华医学会第三届全国高等医学院校青年教师教学比赛一等奖、上海市首届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一等奖等荣誉。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