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周末副刊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5年5月3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弹幕”阅读是一种冒险
□ 周慧虹

“弹幕”电影很多人看过。那种一边欣赏剧情,一边通过手机上网对电影内容发表评论,任由评论文字自屏幕飘过的感觉,令人感受到的是一种特殊的娱乐效果。如今,这种“好玩”的形式入侵到了阅读领域——利用一款手机APP阅读器的弹幕功能,用户就可以随时随地针对读物内容发表高见。“弹幕”阅读在受到一些年轻读者追捧的同时,一时之间也引起广泛争议。

与传统阅读方式相比,“弹幕”阅读有其吸引人之处。它使得一个人的阅读之旅不再孤寂,通过你一言我一语的即时评论,阅读的社交性和趣味性大大增强。正如有学者分析认为的,“弹幕”阅读改变了作品与受众之间的关系,“它很契合社交媒体时代的阅听习惯和交往方式。过去,受众是独自与作品对话、互动,弹幕的出现,使得其他人成为在场者,并且成为新的对受众的影响源,甚至这种评论成为一种受众的互动方式,从而成为观看动机之一”。

纵观当前社会,面对诸事纷扰、诱惑多多,许多人跟着难以沉静下来,可毕竟这又是一个人的知识、见地能够“兑换”为利益的社会,也是阅读越来越受到倡导的社会。于是,“拇指一族”们以一种欲推还就的纠结心态对待阅读。此种情况下,“弹幕”阅读的适时出现,无疑让这些人纠结的心态有了着落,借助于须臾难离的手机,阅读成为了天南地北的社交狂欢,成为了一件轻松而令人沉迷的事。它符合当下的文化娱乐现实,重塑了阅读的时尚性,赋予阅读以多种可能。

但是,尽管信息科技手段从中调和,阅读呈现了新貌,可终归有些内在的东西无论如何是不能改变的。严肃意义上的阅读,应该是一个沉浸其中,自我反刍自我思索的过程,如果改变了这样一种过程,阅读的实际效用势必大大削弱。“弹幕”阅读恰恰对这一过程动了手脚,随时飘过的评论文字,干扰着读者的视线与思考,减少了阅读应有的美感,尤其像“作者没大脑”、“我想吃大白兔”等粗俗、不着边际的评论,挑逗的是人们内心浮躁甚至恶俗的神经,受这样的评论文字影响久了,难保不会对一个人健康的阅读心理构成威胁。

所以,“弹幕”阅读充其量只能适用于浅阅读,利用它消遣、娱乐可以,若想藉此来“对付”深奥、严肃的读物内容,收获传统阅读应有的成效,有一定难度。

“弹幕”阅读有其之长也有其所短,若能做到扬长避短、适度改造,对于时下人们阅读生活的改善,未尝不会实现有益触动。

以“弹幕”方式改善阅读,当前亟需其参与者提高自我唤醒意识,不能把“弹幕”公地当作自己随意倾倒情绪、文化垃圾的自留地。既然,大家有缘聚于“弹幕”阅读的同一空间,就该以责任与文明托底,每个人随时将自己的真知灼见奉献出来,让彼此智慧的碰撞激发出耀眼火花,借此照亮大家的精神领地,并且也能推动网络阅读生态的改善。与此同时,鉴于“弹幕”阅读鱼龙混杂,飘飞的文字影响阅读与思考,如果,软件公司能对此类阅读软件实施改造,一方面积极推荐优质内容,另一方面创造条件使志同道合者组成“朋友圈”,圈内读者共同阅读,以适宜方式深入交流心得体会,如此,网络信息技术也才不失为阅读效应的凸显锦上添花。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