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关注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5年4月23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坚持改革“主线”促经济度过“衔接期”
——专家谈如何看待一季度经济形势

受访嘉宾:

国家统计局信息景气中心副主任 潘建成

海通证券首席经济学家 李迅雷

采访记者

中国经济网 马常艳

今年一季度GDP增速7%,符合市场预期。与此同时,李克强总理在日前召开的经济形势座谈会上,首次提出中国经济“衔接期”的概念。那么,7%是否是经济增速的“谷底”?今年经济增长预期目标能否完成?如何理解中国经济“衔接期”?又该怎样对冲经济下行压力?就这些问题,中国经济网记者采访了两位知名专家。受访专家表示,实现今年经济增速预期目标,问题不大。要化解经济下行压力,必须在深化改革、加大投资上下工夫。

记者:一季度经济增速为7%,这一增速是否已到“谷底”?此外,今年经济增长预期目标能否完成?

潘建成:影响经济增速的目标有很多,7%是不是谷底很难下判断。但可以肯定地说,实现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7%左右的经济增速预期目标,是完全有可能的。当前,支撑中国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依然强劲,政府层面也有很多促进经济增长的政策工具。

政府可运用财政政策,进一步扩大减税空间,降低企业运行成本,释放市场活力;也可从货币政策入手,继续降准或降息,减少资金流通成本。更重要的是,还可进一步加大改革力度,推动简政放权,促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李迅雷:随着政策力度的加大,下半年经济增速可能会有所上升,全年7%左右的目标是可实现的。但有个前提,就是宏观政策要有研判,工具使用力度、节奏要把握好。

记者:李克强总理首次提出经济正处在“衔接期”,该如何理解?

潘建成:所谓“衔接期”,是指经济增长正处在转型之中,经济增长的动力正处在转换之中,从过去主要依靠传统要素驱动,逐步转化为依靠创新驱动。

随着改革的推进,传统要素的动力明显在衰减,尤其表现在工业增长特别是资源消耗型工业生产明显在放慢。可问题在于,新动力并没有立刻发挥作用,以互联网+、高端装备制造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产业,的确能起到动力补偿作用,但还没有足够强大。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改造传统引擎,打造新引擎”,在当前创新驱动动力仍未充分发挥之时,需要增加新的动力。其中,公共项目投资是一个重要选项。但这一轮的投资,一定要充分发挥市场的作用。要创造条件,让民间资本在推动公共项目投资增长上发挥重要作用,尽快将PPP模式推广落地。

李迅雷:经济增长动力的转换已有所显现。像互联网+、节能环保、医疗、健康、新能源等产业,增长非常迅猛,但这些行业体量还比较小,需要有一个成长的过程。

度过“衔接期”,要将促改革和稳增长有机结合起来。一方面,要继续抓改革,不唯GDP,另一方面,要继续稳增长,保持GDP的适度增速。加大农业和中西部基础设施建设等的投资力度是有必要的。同时,要加大调结构力度。

记者:一季度的进出口数据并不乐观,二季度会不会有所好转?

李迅雷:当前,外贸数据下行速度明显。这表明全球经济的外部需求不足。同时,由于美元升值,使得人民币对于欧元、日元保持升值,抑制了中国制造的出口优势。

现在来看,由于世界主要经济体欧盟、日本等前景并不明朗,美国经济复苏步伐也有放缓迹象。我国二季度出口增长的压力恐怕依然较大。

潘建成:出口确实是出现了波动,这反映出国际经济复苏的严峻性和复杂性。但有观点认为,进出口数据对一季度经济增长影响很大,有失偏颇。从支出法的角度来讲,测算出口的影响主要看净出口。实际上,一季度仍是顺差。当然,出口减弱势必会影响中国工业增长。从这个角度而言,出口也会对经济增长产生一定影响。

二季度的进出口数据会否好转,现在依然难以下判断。因为出口不完全取决于我们的努力,还取决于国际形势的变化。

记者:日前,中央多部门加大了对楼市的调控力度。在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背景下,调控政策有没有必要加码?

潘建成:中央一系列政策措施“组合拳”,对房地产市场的影响是正面的、积极的。国家统计局中国经济景气监测中心开展的消费者信心调查显示,相关政策出台后,消费者对房价的预期更加稳定,下跌预期有所减缓和缩小。

特别需要指出的是,对当前的楼市调整要有一定耐心。楼市新政的目的,一是稳定房地产市场,二是鼓励自住和改善性住房需求,而不是鼓励投资和投机需求。这个临界点要把握好。如果把握不好,变成通过刺激来催生投资或者投机的话,就适得其反了。

李迅雷:如果经济下行压力进一步加大,也不排除加码的可能性。房地产市场处在产业链条的关键环节,与其他行业产业有着高度的关联性和带动性。房地产市场的健康发展,对钢铁、有色金属、家具家电等行业还是能起到积极的作用。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