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特别报道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5年4月22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守护经济社会发展“大动脉”
本报记者 杨忠阳
“中国好交警·中国好司机”大型公益活动(上海站)启动仪式现场,中国好交警与中国好司机上台接受献花。 本报记者 翟天雪摄
更多相关报道,
请扫二维码

鲜花迎着掌声,掌声簇拥鲜花。

4月20日上午9时,上海国家会展中心,随着10名东风最美产业工人将一束束散发着芬芳的鲜花送给10名中国好交警和好司机的代表,交警和司机这两个道路交通主体与汽车这一交通工具的生产者实现了一次美好对接。这为“中国好交警·中国好司机”大型公益活动赋予了新的意义,成为上海国际车展的新亮点。

道路交通安全是全球性的热点话题之一。数据显示,全世界每年约有120万人死于交通事故,交通事故已成为危害人类健康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作为道路安全的主要参与者和管理者,正是一个个像黄勇、杨彦君这样的好司机和好交警,守护着道路交通的安全顺畅。

安全意识是预防事故的关键

尽管公安部发布的数据显示,我国每年一次死亡10人以上交通事故由1996年的历史最高点80起,降至2013年的历史最低点16起,但是,每年依然大约有6万人死于交通事故,20多万人在事故中受伤,经济损失10亿元以上。与成熟的汽车社会国家相比,我国交通事故发生率和致死率偏高,远远高于发达国家,道路交通安全形势依然严峻。

为何如此?“主要在于行人和司机交通安全意识淡薄。”北京警察学院副院长柳实告诉《经济日报》记者,驾车人自身的安全意识是预防事故的关键。“细读了汽车使用说明书,认真学习了交通安全法规,而且还必须完全遵照执行,这样才能确保行车安全。”他告诉记者,近年来,80%以上道路交通事故因交通违法导致,其中,超过两成的违法行为是闯红灯、不按车道通行、违反禁令标志等“小节”。也就是说,驾车人没有交通安全意识,汽车安全就无从谈起。

“什么是安全意识?从交通来说,就是‘高度注意’的义务。”中国人民公安大学交管系教授丁立民说。所谓“高度注意”,就是指大货车司机要注意到自己车辆的特殊性,在遇到小型车辆时减速慢行;机动车在看到行人时,主动慢行。但是,现在很多交通参与者没有认识到自己应尽这种“高度注意”的义务,而是普遍存在一种侥幸心理,行人认为机动车会减速,机动车认为行人会主动避让。因此,当前强化双方的安全意识非常必要。

严格执法才有震慑作用

2015年4月11日晚,北京市朝阳区大屯路隧道内上演了现实版的“速度与激情”,一辆红色法拉利和一辆绿色兰博基尼发生严重交通事故,法拉利车头嵌在隔离栏上,左侧车门上有两个10多厘米长的切口,右侧车门脱落。兰博基尼的车头被完全撞毁,车身架在隔离栏上。车旁还散落着一只黑色的高跟鞋。事故致1名乘车人受伤。北京交警表示,2人存在驾驶机动车追逐竞驶的违法行为,在隧道内行驶的瞬间最高时速超过每小时160公里。

“像这样的肇事者,就要从严处理!”柳实表示,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民群众依法保护自己合法权益的意识日益增强,对交通警察执法提出了更高、更严的要求。事实上,在“汽车社会”相对完善和发达的国家,采取惩治措施的时候是相当严格的。

“如果违法成本都太低了,对违法驾驶员就起不到足够的震慑作用。”

汽车文明需要加强引导

构建安全、畅通、文明、和谐的道路交通环境,提升文明交通水平,不仅需要严格的执法者,更需要培养安全文明、高素质的驾驶员。

“在欧洲,人们对交通法规的遵守、交通秩序的井然,真是令人赞叹。比如说,两股车道并入一股,国外司机会严格遵循交替通行的法则,左一辆、右一辆,依次顺序通过。”中国道路交通安全协会秘书长王京感慨,“反观国内一些地方,两边车辆互不相让、争先恐后、乱作一团是常态。”

驾车行为固然与个人素质有关,但中国人出国后,大部分又都会迅速建立起规则意识。“这是为什么?”王京认为,我们的汽车社会缺乏相关约束,缺少文明的大氛围,从而引起“破窗效应”,环境中的不良现象被放任存在。“只有让汽车文明成为主流,不文明行为才会失去生存土壤。”

“当前汽车发展与道路、安全、环保、能源的矛盾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人与人、人与车、车与车之间的矛盾在逐渐凸显,道路文明和驾驶文明的意识亟需培育和改善。”东风汽车公司党委副书记周强说,人们对于建设和谐的汽车文明社会的诉求日益强烈,具有社会责任的汽车制造企业应该积极推进和引导汽车文明的形成。

“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在国家有关部委的指导下,我们参与协办了‘中国好交警·中国好司机’大型公益活动。”周强说,此次大型社会公益活动,去年10月在北京启动,先后移师四川、吉林等地,现在在上海收官,不仅很好地展示了广大交警和司机群体的工作生活和风貌风采,营造了更加团结和谐的警民关系,更搭建了一个促进安全行车、文明驾驶、警民和谐共建的活动平台和实施载体,必将有效引导全体驾驶者自觉地文明驾驶,推动文明交通、法治交通理念进一步深入人心,传递“文明出行、安全出行”人人有责的正能量。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