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周末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5年4月19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热情也冷场
□ 祝鹏程

当从业者们投身文化市场时,仅有艺术热情是不够的,他们需要具备在市场化大潮中站稳脚跟的能力。

进入新世纪以来,各地的民间团体开辟了大量的小剧场专供曲艺演出,鼓曲、相声、评书众彩纷呈,丰富了民众的日常生活,为曲艺爱好者提供了“面对面”的欣赏快感。但是,面对已经探索了十余年的小剧场曲艺,我们不得不冷静地指出,小剧场的市场化运作仍尚未成熟。

小剧场既是艺术展示的空间,也是一种经营的手段,从业者必须熟练掌握市场动态,制定有针对性的经营策略。然而,大多数的小剧场没有专业的经营者,曲艺演员需要“千斤重担一肩挑”,担任起经营与演出的双重任务,他们既缺乏对市场的充分了解,也欠缺运营的知识与技能。所以,尽管这些年小剧场遍地开花,但在经历了短暂的兴盛期后,迅速迎来了艰难期。据报道,如今北京的相声小剧场已经从2009年时的50余家锐减到21家,而沈阳的曲艺小剧场的上座率也很不景气,很少能超过三成。

据统计,北京的曲艺小剧场一个月的平均运营成本就要3万多元钱,想要盈利就得每场都有八成以上的上座率。所以,小剧场必须扩展多种的经营方式,才能生存下去。如今,各地的小剧场普遍成立了文化公司,采取现代的企业经营模式,“嘻哈包袱铺”等社团还开发出徽章、文具、餐具等附属产品,在多元化经营上取得一定的成就。但总体来说,小剧场的经营方式仍很单一,自我造血功能较弱。多数剧场没有形成稳定的产业链和配套的商业设施,往往需要依靠政府的补贴才能维持,有的则以商演和出租剧场的收入来补贴演员。在这种情况下,真正能盈利的小剧场凤毛麟角,能做到收支平衡者已属不易。受此影响,很多剧场的艺术水平都难以保证。

管理制度的落后也是小剧场运作的瓶颈之一。尽管采取了企业化的经营模式,但目前小剧场的管理仍带有旧式班社制度的痕迹。一个或一对明星演员构成了社团的核心,他们有权决定包括收入分配在内的大小事务。这种管理方式很容易引发经济纠纷和人事争端,纵观近年来的新闻报道,有许多剧场因为利益分配问题而解散。此外,对明星演员的过分重视,往往会忽视对演出团队的整体打造。一旦明星离开社团,整个演出团队的艺术水平和影响力就会大打折扣。

小剧场曲艺在市场化过程中的遭遇很具有代表性,它反映了通俗文艺在市场化过程中的普遍困境。当从业者们投身文化市场时,仅有艺术热情是不够的,他们需要具备在市场化大潮中站稳脚跟的能力。如何提高小剧场的艺术含量,推动小剧场的市场化运作走上正轨,依然任重道远。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