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岸自古有之,作为一国对外开放的门户,口岸在不同时期发挥着不同的作用。但无论其内涵和外延如何变化,口岸作为经贸合作桥梁、国家安全屏障这两大基本功能始终未变。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口岸得到了快速发展,由于其开放步伐与我国开放型经济的发展需求相适应,较好地促进了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同时也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
随着我国外贸进入中高速发展的新常态,口岸的瓶颈效应逐步显现,机制体制不健全、工作效率不高、口岸部门间协调不够等问题,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货物与人员的顺畅进出,社会各界对于优化调整口岸布局、科学配置口岸资源的呼声渐高。
作为国家层面首个口岸工作指导意见,国务院出台《关于改进口岸工作支持外贸发展的若干意见》,不仅回应了社会关切,而且以含金量颇高的改革创新举措,剑指长期困扰口岸工作的“顽疾”,旨在合力打通贸易便利化的“最后一公里”,有望对我国外贸稳增长和转型升级形成持续利好。
当前,我国改革已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对外开放也步入新阶段,完善和改进口岸工作需要新思路、新举措。《意见》始终把促进外贸稳增长、便利企业通关作为改进和完善口岸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既安排了取消行政审批、清理整顿收费等能够立即启动的举措,又部署了统筹推进全国一体化通关改革、推进国际贸易“单一窗口”等中远期改革政策措施,兼顾了眼前实际与长远发展。
需要指出的是,口岸工作是动态的,在改进和提升口岸服务的进程中,始终会有新情况、新问题的出现,这就需要广大口岸部门继续深化体制机制改革,以进一步简政放权的“减法”,为推动我国外贸稳增长和转型升级加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