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版:一线调查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5年4月17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服务小微企业和千千万万草根创业者——
台州的小微金融逻辑
经济日报社(集团)调研小组
图片说明 为满足本地融资需求,由台州银行牵头,发起设立了浙江三门银座村镇银行。该村镇银行客户经理吴江华到浙江台州铁路橡塑制品公司作贷前调查,了解客户经营情况(上图);客户经理杨再江来到三门县健跳镇尖坑山村作贷后走访,了解客户农作物生长情况。张艺良摄

在小微金融领域,台州一直有着标杆式的意味,许多当地的做法甚至成为行业办法制定过程中重要的参考标准。过去10年,全国各地的从业者们蜂拥至此汲取经验。

为探究台州小微金融良好氛围的形成与发展内在逻辑,《经济日报》记者深入台州,走访政府部门、监管机构、金融机构、民营企业等多方,以寻求答案——

近年来,三期叠加的经济新常态,让台州小微金融的运作模式又一次接受市场的检验。截至2014年底,台州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的不良率仅为1.19%,明显低于全省平均水平。

高效的小微金融服务体系,使台州的实体经济有了更多韧劲。在经济下滑大背景下,台州的小微企业虽然同样备感压力,但区域内发生“资金链、担保链”风险,企业跑路等问题的概率则相对较低。

在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面对“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蓬勃推动的趋势,小微金融和实体经济的有效配合显得格外重要。台州模式对很多地方都极具借鉴意义。

尊重市场的选择

临近晚上7点,夜幕降临,许多台州人刚打点完一天的生意。这是民营经济发达的东南沿海城市惯有的作息。

台州银行市府大道支行依旧处于营业时间,在附近开快餐店的店主陈伟,将一天的营业款带来存入银行。“每天这个时间,我店里晚高峰过去,才有时间来银行办业务。到了夏天,台州银行关门还要更晚,对我们做小生意的来说很方便。”

陈伟感受到的便利其实来之不易。为针对早起的海鲜、小商品批发商,晚归的餐饮、零售业主等客户的实际需求,台州银行、泰隆银行、民泰银行等本地法人金融机构在最初“早开晚关”延长营业时间时,遭遇到不少议论。

“当时有人认为这是不公平竞争,幸亏政府和监管部门开明,认为这是市场的需求,受百姓欢迎就保留了下来。”台州银行副行长陈剑敏对《经济日报》记者表示。

台州金融业的发展历史上,在许多有分歧的节点时刻,当地政府和金融监管部门最终都选择了用政府权力的“减法”,换取市场活力的“乘法”。

据台州银监局副局长吴志民回忆,20年前全国各地开始组建城市商业银行时,台州银行、泰隆银行、民泰银行前身所属的几家城市信用社发展都很好。按规定,一个地区只能组建一家。但根据实际情况,地方上提出,能否由当时资产质量最好的银行牵头,整合一些发展不好的城市信用社来组建台州银行,同时暂时保留泰隆等另几家发展较好的城市信用社。

“我参与了整个过程,当时3家发展较好的城市信用社企业文化不同,根据市场需求只能分开运作,不能简单并在一起。这样一来,其生存的资格就被保留了,才能出现今天台州三家城商行并存的格局。”吴志民表示。

政府对“度”的把握,则体现在与城商行经营状态最密切相关的股权结构和高管结构上。

据了解,目前地方政府在台州银行的股份只占5%,泰隆银行则完全没有股份。“当时规定的上限是30%。1995年前后,全国各地纷纷组建城商行,大部分地方政府都持股到了上限,只有我们参股不控股,就是认可这些机构机制上的活力。”吴志民回忆道。

“参股不控股、参与不干预”,已成为台州当地政府对金融业的态度。与不少地方直接选派干部到城商行不同,台州3家城市商业银行的高管均由银行董事会决定,从市场上挑选。

“最初是有名单报组织部的,但政府给予了主动退出的态度,认为股份制银行就按照公司法的规定运行。董事会选出的人,一定是适合这家机构文化、并且有能力的人去当高管。”吴志民认为,这些应该交给市场,监管部门的职责是做好有效监管,维护机构和市场的稳定。

市场化导向让台州的金融监管更贴近实际,也更具前瞻性。今年初,银监会把针对银行小微企业贷款的考核维度调整为贷款增速、贷款户数和申贷获得率3个指标。据了解,在此之前这些指标就已被台州和浙江当地所用,尤其是台州银监局提出的“首贷户考核指标”被当地多家机构认为“接地气”。

正是尊重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使得台州当地的金融创新活力不断,不少台州当地研发的金融产品、金融监管思路被推广到全省乃至全国。

日前,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考察泰隆银行时对这种小微金融服务模式表示了肯定,认为服务小微企业和千千万万草根创业者,是在推进社会公平,也能实现银行自身更大发展。

有所为有所不为

尊重市场并留有空间,让台州政府能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解决市场所需而单个机构或部门无法解决的具体矛盾中。

记者从一些政府文件中看到,2012年底浙江省政府批准台州设立“浙江省小微企业金融服务改革创新试验区”,在此背景下,当地政府开始了一些贴近市场需求的改革和创新。

中国人民银行台州市中心支行行长肖宗富介绍,根据多年来对当地小微金融发展的实践经验,台州总结出小微企业多、信用增信难,经济部门信息多、共享难,小法人银行多、资金来源难等具体问题。这在当地被称为“三多三难”。

针对金融环境层面的问题,台州当地政府和监管部门进行了大量调研,根据市场的实际需求,通过搭建台州市金融服务信用信息共享平台、银行信贷产品查询平台,发起成立小微企业信用保证基金等举措,以期逐步破解存在的问题。

针对资金来源不足的问题,台州人民银行中心支行除了常规的“支农支小”再贷款外,还为当地机构积极向上争取优惠政策。

“例如常备借贷便利,去年全国只有10个省市试点。为更好地满足本地金融机构的流动性需求,我们积极争取,希望台州中支也能核准此项业务。最终,这一想法得到了上级部门的支持,台州入选今年的地市级中支试点,这就给本地金融机构带来了很大便利。目前,关于信贷资产质押我们也在尝试争取。”肖宗富表示。

同时,人民银行台州中支鼓励推动当地法人金融机构向市场要资金,积极尝试二级资本债、混合债、专项金融债、同业存单等资金补充方式。数据显示,去年台州3家城商行发行了110亿元用于“小微、三农”的专项金融债,台州银行尝试性发行了15亿元的同业存单。

肖宗富认为,小银行靠服务吸引存款没错,但很辛苦,我国的银行间市场已经非常庞大,机构应该尽可能地尝试用多种工具向市场要资金。他透露,今年台州将争取14家本地法人机构发放同业存单的资格,金额可达上百亿元。

“在本地机构中,虽然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当前资金丰裕,但我们还要引导其走向市场化筹资之路。以后就可以进一步尝试大额存单和可转让存单。”肖宗富表示。

据了解,在资产证券化方面,台州的金融机构也已试水,去年台州银行就发行了一款5.3亿元的资产证券化产品。

“因为贷款期限短,小银行发资产证券化产品有些难,但这种模式不仅能筹集到资金,还空出额度更好地服务小微企业,所以我们也一直在鼓励。”肖宗富表示。

据介绍,台州当地政府期望通过这一系列贴近市场需求的改革和创新,将台州打造成为“信用的高地、资金和政策的洼地”。

“我们现在期望台州的金改试验区能够上升到国家层面,这样就能为台州的小微金融创造更多发展和改革的空间。”台州一位政府工作人员对记者表示。

可复制的商业模式

在多方营造的良好市场氛围下,以3家城商行为代表的台州本地法人金融机构,在小微金融领域构建起了自己的价值判断和文化传承。

“我们早期是被动选择,因为在大项目上竞争不过大行,后来则是主动选择,认为小微金融是一个值得精耕细作的市场。哪怕前几年地产行情很好的时候,我们也不参与,27年来一直专心做小微。”台州银行监事长郑桥冶表示。

根据最新的统计数据,截至2014年末,台州3家城商行贷款余额总计1609亿元,户均贷款仅60万元左右,辖内贷款不良率不到1%。

“能够坚持并做好,是因为3家银行的董事长都是土生土长的本地人,并不只为赚钱,而是把银行的发展当做一份事业。”在调研中,记者多次听到这样的表述。

“安分守己、专注踏实、事业高于利益”,台州人对这样的本土文化有着高度的认同感,并以此来解释为何当地小微企业做实业多、做投机少等现象。

对文化作用的重视和认同也体现在台州本土银行的经营中。记者在调研中发现,台州的本土银行大多拥有自办的人才培养学院,以此来强化新员工对小微金融的理解和企业文化的认同。

“由于小微企业点多面广且高度依赖现场调查,需要有大批有执行力的客户经理。为此,我们员工本土化程度很高且大多由自己培养。”泰隆银行台州管理总部总经理元志卫表示。

这几乎是台州3家城商行的共识,也是其发展好小微金融的基础。“三看三不看”、“下户调查、眼见为实、自编报表、交叉检验”等被当地金融界津津乐道的小微金融服务“诀窍”,也由此落实到各家银行的具体业务操作中。

“做小微金融的思路与经营一般银行不一样。比如,一般银行的放贷逻辑是企业倒闭了,贷款就变成不良。但我们做的大多是几十万元级别的客户,不能简单地去看工商注册的这个企业是否倒闭,而要和企业主本身联系起来,这个行业做不下去他可能换个行业就干得很好,贷款反而处于安全状态。”元志卫表示。

由于服务网点大多距离客户很近,在频繁交往中所积累的经验使得台州本地法人银行对小微经济有更深层次的理解,对其产生的需求也有着敏锐的感知。因此,当地金融机构所设计产品的依据都源自客户的切实需求。

目前,3家银行都有属于自己的产品体系,台州银行的“小本贷款”、泰隆银行的“SG泰融易”、民泰银行的“民泰随意行”等更是广受业界赞誉。

“因为良性竞争充分,当一个需求产生,就会有机构先尝试去满足,然后其余机构会在很短时间内跟上,并加以优化,以期更具竞争力。多个主体提供服务的格局,最终受益的是小微企业。”元志卫表示。

以台州银行“小本”贷款产品为例,截至2014年底,已累计发放516.26亿元,户均仅13.7万元,支持了近40万户小微客户,创造了近120万个就业岗位。更重要的是,其中的60%是首次获得银行贷款。

在业界认为较为困难的小微金融风险控制方面,台州亦摸索出一套自己的经验。例如,泰隆银行在信贷审查中,通过多渠道交叉检验客户的“人品、产品和押品”状况,配合更能体现小微企业状态的“水表、电表、海关报表”,以此作为信贷投放的重要评价依据。

此外,记者发现,在具体操作层面,3家城商行都在流程操作上尽可能地模型化、IT化,以期通过技术手段最快地界定客户风险、给出定价参考,最终结合客户经理的调查作出结论。

目前,台州3家城商行已经成功地将自己的微贷技术和企业文化对外复制。其在异地设立的200多家分支机构,范围覆盖多个省市,且大多已成为当地从事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的标杆银行。

“我们会先派高管团队过去,建立文化氛围,复制好的新团队就成为了泰隆在某个区域的创业者。”元志卫介绍。

“到异地开分支机构,就是看我们在台州总结的经验是否能够接受市场的考验。事实证明,我们机构市场化导向的体制优势,是真正遵循市场的力量,因此能够在异地的竞争中取得成功。”吴志民表示。

改革探索任重道远

虽然和当前势头火热的“民营银行”概念有所不同,但这些在台州人嘴里被称为“民营的银行”的地方小法人机构们,确实有许多经验和做法值得未来的民营银行借鉴。

“成立民营银行,目的就是为了和现有的大机构形成差异化竞争,投向小微等薄弱领域,解决草根经济层面存在的一些问题,而我们台州的机构一直是这样做的。”台州一位金融界人士表示。

“比如台州玉环县,历史上民间高利贷很厉害,但自从我们的本地法人银行进驻后,比例大幅下降,金融秩序有很大改善。因为小银行服务的客户就是以前非法金融服务的对象。”吴志民认为,从台州的经验看,银监会批准设立民营银行未来会在改善小微企业金融服务、促进民间融资阳光化等方面有积极作用。

几家台州城商行的相关负责人均认为,无论互联网金融抑或民营银行,最关键的是要发挥出市场化的体制优势,实事求是研究市场的需求、解决其中出现的问题。

“对于小银行的客户群体在哪、资金来源怎么办等问题,我们经过20多年的积累现在还在继续探索,新机构面临的考验会更大。”这些城商行负责人均认为,如果发展得好,民营银行确实能产生“鲶鱼效应”,但过程很艰苦。

此外,记者在调研中了解到,这些从事小微金融的机构均呼吁,希望借助金融改革的浪潮,在差异化的监管政策上进行探索。尤其是对这些真正从事差异化业务、服务薄弱领域的小机构,希望能够在存款准备金、存贷比考核、存款偏离度考核、合意贷款等方面给予与大银行不同的监管标准。

“例如,存款偏离度指标是一个很好的监管指标,但对小机构而言,本身规模就很小,一个大客户的存款就可能让指标超过偏离考核的幅度,有些不符合实际。”几位当地银行高管表示。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