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周末副刊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5年4月12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什刹海有座火神庙
□ 马戎戎

什刹海“九庵一庙”,指的就是这座火神庙,不过知道它的人并不多

对于老北京人而言,什刹海边上的火神庙可谓“熟悉的陌生人”。论旧,这座始建于唐代的庙宇,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可谓“先有火神庙,后有北京城”。自从2010年重修开光以来,北京人重新认识这座供奉“火德真君”的庙宇,也不过短短5年时间。

从8号线地铁口出来,街对面就是什刹海火神庙的东门。2002年之前,这座庙门一直被门口的各种店铺遮盖。经过将近10年腾退、修缮,直到2010年重修后开光,火神庙才得以重现什刹海。

一般而言,庙门都是朝南开,什刹海火神庙为什么独独庙门向东?这里是有一段故事的。什刹海火神庙的南边,是著名的“万宁桥”。桥下是东西走向的京杭大运河的起点。假如庙门向南,大水就会毫无遮拦地进入庙门,未免犯忌。因此,元代和明代两次大修,火神庙的庙门都是向东开的。然而,根据古制,唐代火神庙的庙门确实是朝南开的。只是那时,什刹海还是一片沼泽。

北京有多处火神庙。据《北平庙宇通检》记载,民国初年,只北京城内就有火神庙17处。现在保存下来的、规模较完整的有什刹海火神庙、琉璃厂火神庙、古刹火神庙、花市火神庙等。中国的古代建筑多为木质结构,一旦遭火灾,后果不堪设想,历史上诸多宏伟的宫殿、寺庙都因火而毁。所以,对火的畏惧,就体现在对火神的崇拜上。

这其中,规模最大、历史最悠久、传奇色彩最浓厚的,就要算这座位于地安门外、什刹海旁的火神庙了。什刹海火神庙的特殊,从屋瓦的颜色就可以看出来。据说,自唐至元,原本什刹海火神庙的屋瓦都是灰色的。明万历三十三年(1605年),为了表示皇室对火德真君的崇敬,万历皇帝下旨将庙宇所用的琉璃瓦改成了蓝、绿色。从此,火神庙真正的辉煌开始了。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重修时,皇室更是特许什刹海火神庙将山门及后殿顶改为黄琉璃瓦,使得庙宇增添了皇家气派。

什刹海火神庙占地并不很大,但布局严谨、精巧。整个建筑群包括三进院落。最南端为山门,单檐歇山顶,门上悬挂着赤字金匾“敕建火德真君庙”,表明它由皇室拨款修建的尊崇地位。第一进为“荧惑宝殿”,即火祖殿,为乾隆皇帝御笔题匾。此殿供奉南方火德荧惑星君,即火神爷。火祖殿内原悬有乾隆皇帝御笔之匾及对联,匾曰“司南利用”,联曰“菽粟并资仁,功成既济;槐榆分布令,序美惟修”。另外,此殿顶还有一漆金八角蟠龙藻井,精巧无比,举国罕见。

第二进为“万寿景命宝阁”,即玉皇阁,明代称皇极殿,是座五间二层硬山顶的阁楼,明万历御题“万岁景灵阁”,清乾隆改题“万寿景命宝阁”。原来二层阁上供奉玉皇大帝,一层供奉真武大帝。真武大帝是北方大神,镇守庙北,也是水神。火神庙里为什么要供奉水神呢?住持张凯道长介绍说,这取的是水火既济之意。

第三进为“斗姆阁”。这一进现在还没有开放。此外,东路还有慈航殿,西路有三官大殿、财神殿等。

“万寿景命宝阁”前有一尊大铁香炉,看似普通,却来历非凡,是乾隆年间内务府慎刑司员外郎冯七十四敬献给火神庙的。这尊香炉100多年前流散海外,直到2011年5月10日,荷兰政府将香炉归还中国,安放于庙中。

新中国成立后,什刹海火神庙一度成为招待所。1981年,北京市政府将其定为文物保护单位。此时,有千年历史的什刹海火神庙,早已香火泯消,意气斫丧。在2002年正式腾退清理之前,曾经辉煌一时的古建筑,已是一片破败与萧条。

2009年夏天,张凯道长被中国道教协会委派到什刹海火神庙主持修复重建工作。到了2010年,火神庙重新向社会开放的时候,庙里已经有了几百个居士,寺庙的氛围也完全恢复了。

开放五年来,什刹海火神庙积极恢复、推动各项传统民俗活动的开展。仅在2015年新春期间,就推出了“烧香”、祈福法事、撞福钟、接财神等民俗活动,并举办送福米、吃福糖、现场画平安符、增财福、写福字等与市民互动的活动。元宵节,庙里还举办了面向市民的“猜灯谜”的活动。

在张凯道长看来,接近众生,正可以更好地了解众生的需求,服务众生。“人来到这个世界,是有自己的使命和责任的。”张凯道长说,“现代社会,宗教的任务是让社会祥和、平安、欢乐。火代表光明,火神庙是保佑众生平安,祈祷光明普照的所在。”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