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版:民生周刊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5年4月8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北京创建“一刻钟社区服务圈”
本报记者 李 哲
▲北京市方庄小区的社区服务标识。
▲家政服务是社区服务的重点之一。
本报记者 李 哲摄

为方便群众生活,全国很多地方都在推进“一刻钟社区服务圈”建设。北京市近日决定,将创建200个“一刻钟社区服务圈”示范点,力争在全市社区实现解决便利店、早餐、美容美发、代收代缴等大部分生活需求。

“一刻钟”便利生活

上班忙碌了一天,下班还得去超市排队买菜,成了许多上班族头疼的问题。可家住和平里街道的郭小姐却可以在家里“等菜上门”。

“我们社区的便民服务站里装有终端点单机,只要我上班前在点单机上选好需要的蔬菜水果,留下地址和联系方式,并完成网上支付,下班到家后,新鲜的蔬菜水果就会准时送上门来。”郭小姐告诉《经济日报》记者。

正是依托东城区打造的“181”菜篮子电子商务平台,该区的居民不仅省去了排队买菜的麻烦,还可以通过二维码全程追溯产品生长环境及质量安全,实现了蔬果的安全消费。

在该社区,记者还体验到,除了可以安全便捷地选购蔬果之外,当地居民无论前往便利店、早餐店、美发店,还是要洗衣、缴费、卖空饮料瓶,在15分钟步行时间范围内,均可全部搞定。

这样便利的社区服务得益于“一刻钟社区服务圈”的推广。据北京市委社会工委书记宋贵伦介绍,自从2009年首次提出“一刻钟社区服务圈”概念至今,北京市的社区建设服务管理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

记者从北京市商务委了解到,目前,北京市90%的社区已经实现了便利店、早餐、便民菜店、美容美发、洗染、再生资源回收、代收代缴七项便民服务全覆盖。2015年,北京市将再创建200个“一刻钟社区服务圈”示范点,力争在全市实现“新开门七件事”的100%全覆盖;在中心城区新培育10家搭载便利餐、洗衣代收、缴费终端等多种功能的连锁便利示范店,100家早餐规范店,60个商务楼宇智慧型餐饮自提柜等。

与此同时,针对一些老旧小区因面积有限等原因导致服务型商业难以入驻的情况,今年北京市还将在核心区培育5家社区商业便民服务综合体,以解决这些小区的社区服务问题。类似今日的甘家口大厦,北京的许多大型商场今后将变身成为“便民服务综合体”——不仅能购物,还可以提供诸如水电费代收、洗衣服、卖早餐等多种服务。

除北京之外,上海市长宁区虹桥社区的“10分钟便捷生活服务圈”正在成型;山西省在2014年“15分钟便民商圈”建设中提出发展社区智能化便民和电子商务平台……“小需求不出社区,大需求不远离社区”,便捷、集约的社区服务正在全国范围内逐步成为居民的生活新常态。

“邻里中心”新业态

正如精巧的细胞,看似“最基层”,却远没有那么简单,社区服务也是如此。单言社区服务提供的主体,就有居民委员会、公益机构、物业管理方、企业,还有小商小贩,可谓五花八门,难以尽述。

居民的需求由谁来满足才能最佳?有观点认为,应该主要由政府提供社区服务,因为政府统筹力最强;也有观点认为,社会组织作服务主体最为理想,因为其不以盈利为目的。

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多元主体的引入,既有利于政府将有限资源用于社会核心公共服务及设施的供给,同时又有利于形成竞争机制,以实现更优质、更充足的社区服务。其中,商业主体的力量不可忽视。

虽然“社区商业”作为一个概念提出还不久,但实际生活中,居民们享受到的购物、美发、洗衣、家政等诸多社区服务早已实现了商业化运作。有调查显示,近年来,受宏观经济下行压力的影响,零售业普遍受到打击。然而,在北京市的超市企业中,扎根社区发展的超市却依旧保持了高速增长态势。

一种“邻里中心”的新业态是“超市发”正在追求的方向。超市发总裁李燕川告诉《经济日报》记者,大卖场将不再是超市的主要形式和主营业务,其中半数面积要开辟为银行、洗衣店、药店、擦鞋店、缝补店等服务功能区。“凡社区居民需要的便利服务,这里都能提供。”李燕川说。

与此同时,受相关政策影响,高端消费出现锐减,多数百货企业不得不重新自我定位,蓬勃发展的社区商业成为了它们的瞄准对象。记者了解到,在华堂右安门店离场后,王府井百货将把那里改造成Mini Mall,主要满足附近社区的儿童消费、家纺、餐饮等需求。

而作为社区商业的主体,便利店也将变身为搭载洗衣、缴费、餐饮、快递等多种业务的综合平台。随着一大批零售、餐饮、生活服务品牌连锁企业积极向社区延伸发展,社区服务网点将从小规模、分散型经营逐步向规范化、连锁化经营转变,社区商业服务的便利度和安全度不断提高。

在社区商业充分竞争的前提下,政府的监管和支持、个人和第三方组织的参与依然必不可少。健身设施及场地的提供、为老人提供的便利服务、为和谐社区而设的调解工作等等环节,在市场看来是微利甚至无利可图,但对于和谐社区的构建却意义重大,这样的领域必须依赖政府和社会机构的作为。

“互联网+”的智慧

朋友聚会结束,郭先生家里多出来不少饮料空瓶,如果扔到楼下的垃圾箱需要来回两三趟。只见他拿起手机简单操作了一番,不久就有工作人员上门取走了他的空瓶子,并留下了一块价值相等的肥皂。

上门回收再生资源,并提供等值的日用百货,已经成为了方庄社区最普通的生活场景,即使家里只有一个空瓶或者一张报纸,依然会有人为您服务。

“我们公司是去年9月份开始在方庄社区运营的,到现在为止,已经有1万多用户了。预约我们的服务十分简单,只要用手机下载一个APP就行。”在再生活科技公司的一处集中处理点,工作人员小王告诉《经济日报》记者。

在移动终端越来越普及的今天,互联网四两拨千斤的效果越发明显,许多服务一旦实现“互联网+”,就立刻贴上了便利、低价的标签。

一睁眼就有早饭吃,这并不是白日梦。“good 猫早餐”会将早餐在预约时间送到哈尔滨市民手中,如果晚一分钟就完全免单。这样高效的服务却不收取配送费,即使2元钱一杯的豆浆也可送货上门。

令人难以置信的是,这样苛刻的送餐要求,其背后却只有一个26人的团队!而这正是“互联网+”的魅力所在。全城“零距离”配送到家,需要人员密集的物流体系,而“good 猫早餐”却实现了物流的“零投入”:早餐生产早期由加工厂代工,从工厂到站点配送由第三方物流公司完成,而最为关键的社区“最后100米”,则吸引小区超市店主等来完成,每卖出一份早餐,加盟店主基本能拿到售价20%的收入。目前,迅速扩张的“good 猫早餐”已经吸引到了1亿元的资金投入。

社区商业这门“身边的生意”还越来越受到电商的青睐。京东“拍到家”将向用户提供3公里范围内生鲜及超市产品的配送;1号店“社区直达”主要为市民提供肉、蛋、米、油、蔬果等日用品;好邻居已开始试水与电子商务搭载,开展网上订送餐和社区代收快递等增值服务……

据了解,北京将用3年时间分步骤在智慧社区、新型现代社区等具备信息化条件的1000个社区智能终端普及推广生活服务信息,在实现信息查询服务功能的基础上,逐步实现预约、支付等服务功能。

“互联网+”是平台、是点子、是高效的资源整合,实现“互联网+”服务的社区便有了智慧社区的雏形,而智慧城市、智慧中国也将在此基础上逐步形成。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