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版:一线调查 上一版3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2015年4月3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社区服务,怎样才能让群众“点赞”
——山东省莱芜市社区建设调查
上图 图为莱芜市徐家河社区的志愿服务队。
本报记者 佘 颖摄
下图 在莱芜市戴花园开设的“四点半学校”里,老师正在给一名小学生辅导作业。
本报记者 佘 颖摄

本报记者 隋明梅 佘 颖

走进山东省莱芜市徐家河社区,记者的第一感觉是“不真实”。愣了好一会神儿,我们才意识到这“不真实”表现在:不见一户防盗窗、不见一片垃圾、不见一个小广告、不见一辆乱停的汽车。

近年来,莱芜在居民社区建设与管理创新上,形成了独特的管理机制,像徐家河这样整洁,邻里和睦的社区在莱芜比比皆是。社区工作虽小,但连着千家万户。社区服务如何才能让群众更满意?请看《经济日报》记者近日来自山东莱芜社区的调查——

管理 把社区当自己的家

把社区当自己的家,这一理念在莱芜几乎是工作准则。从市领导到社区保洁员,凡谈到社区工作、做有关社区的事,都会流露出这种意识。为人民服务,就是要让社区成为居民温暖的港湾。

在莱芜采访的第一站是莱芜市经济开发区张家洼街道徐家河社区。这里是原来的徐家河村。2010年城中村改造后,村庄变成了城市社区,居民也从800多人增加到4000多人。

“一进我们小区就觉得亮堂吧?”迎上来的徐家河社区党支部书记王作泉很愿意带着记者在院子里多转转、多看看。

在看过各种服务后,最让记者吃惊的是这里每平方米每月0.6元的物业费,这在莱芜还算是贵的。物业费如此之低,是因为物业公司是社区自己办的。在莱芜,绝大多数社区都是自办物业公司,员工多是社区居民,大家的事儿大家管。物业公司不求盈利,收取的物业费只用于员工工资和公用水电等开支。

小区里不设垃圾桶,物业工作人员每天定时到单元楼门口收垃圾,所以这里无论街道还是楼道,不见一片垃圾,自然不会有苍蝇。因为管理严格,小偷不敢进来,贴小广告的也不敢进小区。刚开始时,有人把开锁的小广告贴到楼道墙上,社区工作人员就打电话“请”其来开锁。“他来了,我们就跟他说,你贴的,你要负责给俺弄干净,恢复原样。”王作泉把他的管理经验告诉记者,“其实没有什么难的,就看你肯不肯管,是不是把社区当自己家。”

把社区当自己的家,这一理念在莱芜几乎是工作准则。从市领导到社区保洁员,凡谈到社区工作、做有关社区的事,都会流露出这种意识。

徐家河社区共有22名保洁人员,他们每天都会骑着电动垃圾车在小区穿行。保洁员魏建平一件件地拿工具给记者看,“都是清洁队自制的,省钱又好用。”扫帚是麻袋拆成线后捆扎在长木杆上制成,簸箕则是铁丝环套废旧编织袋、再绑上一根长杆。

记者随魏建平走了3条主干道和19号楼前的小路。她一边走,一边刷刷刷地扫着地面。记者并没见到明显的尘土,也没有一丁点纸屑、烟头,但她还是认真地用力地扫着她看不见的浮尘。

徐家河社区物业公司聘用了不少像魏建平一样的本区居民。王作泉介绍,“自己人管自己小区的事,知根知底效果好。比如,虽说有全方位覆盖的监控网,但居民们还是主动报名组成一支昼夜巡逻的巡防队,大家都上心,小区居民也就不再装防盗窗了。”

因为是自己管理,社区里没有公共用电的浪费,也没有公共用水的跑冒滴漏。老奶奶们带孙子晒太阳时,会在婴儿车边挂一个装垃圾的小塑料袋,老爷爷们在社区服务中心下棋时,也会把烟头掐灭后自己装起来带回家。

为了得到最真实的情况,在第二天人流最多的时候,记者悄悄重访了徐家河小区,结果一如前一天所见。莱芜市民政局副局长岳长胜听了记者的经历后笑了,“莱芜社区管理水平都差不多,有工夫你们随便看。”自信满满的言外之意是不怕看。

在社区管理方面,莱芜是这样特别。与莱芜分管社区建设与管理的副市长毕司东交流,问管理经验更问工作难度。他只是平静地说,“心用到哪儿,工作就能做到哪儿。”

心为什么这么“偏”向社区建设与管理?“我们讲为人民服务,人民群众在哪儿?在社区里啊。他或许没有工作、没有单位,但他一定住在一个社区里。”毕司东说。

服务 新老居民平等共享

在莱芜,从办理准生证到养老保险,从接孩子放学到照料老人,“只要居民张嘴,社区干部就会认真跑腿”。只要是社区里的住户,不仅物业费一样,社区的各种服务也平等共享。这是真的吗?

“绝对是真的。”莱芜市高新区鹏泉街道程故事社区居民王宪清向记者证实。2001年退休后,他买了一套程故事社区的房子。作为外来户,老王与其他居民一样,每月缴纳的物业费也是20元,大约相当于每平方米0.2元多,这一价格在莱芜属于中等水平。

王宪清看着装修很好的社区剧场很得意。老王告诉记者,他参加了社区艺术团,每周都来社区剧场排练几次。街道和社区都给艺术团资金支持,购买了流动舞台,他们每月都能到别的社区和农村演出,感觉很快乐。

老年人的业余生活安排好了,社区的其他服务同样跟得上吗?毕司东带着记者来到莱芜市戴花园社区。

3月24日临近中午,戴花园社区工作人员吕芃总算能喘口气了。“我能先喝口水吗?上午有20多个人来落户的,忙得我连水都没顾得上喝。”吕芃说,今天没赶上周末和节假日,还不算最忙的。

吕芃她们做的一些工作不在社区工作范围内,记者就此问毕司东,社区服务工作是否太宽泛。毕司东说,“居民生活的宽度就是我们社区工作的宽度。这些服务我们总结为‘10+X’。”

10是基本公共服务,X是特色创新服务。戴花园社区党支部书记刘庆仁告诉记者,莱芜要求社区对10项共计200多个服务子项目实行全程代理。X项目则依社区需求而创新。比如老人日间照料中心。记者走访的8个社区,每个社区都有几间放置了小床的屋子。房间分单人间和多人间,床上铺着干净的被褥,墙上装有液晶电视。照料中心有小厨房,专给老人做午饭。

此外,莱芜的很多社区还有一项X创新服务叫“四点半学校”。

3月23日下午四点,莱城区花园学校放学了。四年级4班学生亓玉照走出校门,走向举着“四点半学校”牌子的刘帅。刘帅是戴花园社区员工,也是社区“四点半学校”的老师。见学生们陆续到齐了,刘帅领着他们回到200米外的戴花园社区服务中心3层“教室”。这间能容纳70人的会议室,四点半以前是社区大学、会议室等,而四点半到晚上就是“四点半学校”了。

找到位置坐下后,亓玉照开始做作业。小姑娘告诉记者,她很愿意来这里,“老师辅导得好,我有什么不懂的都可以问。教室暖和又安静,很适合我们做作业,还可以打印资料呢。”

晚上六点半,亓玉照的父亲亓立忠赶来接女儿。“幸亏有(四点半学校)!”亓立忠对记者说,“我和爱人文化水平都不高,没有能力辅导孩子,这里的老师都是师范专业的,比我们强多了。这里离学校和家都不远,我们很放心。”

“四点半学校”是戴花园社区最亮的X项目之一。凡是生活居住在社区范围内,包括18个驻区单位的孩子均可免费入学。

按照要求,莱芜各个社区在10项基本公共服务之外都有自己拿得出手的特色服务。目前,莱芜全市城市社区特色服务品牌达89个,管理型社区真真正正地向服务型社区转变。

建设 完善人财物保障机制

莱芜的社区建设与管理方式,有些有明确的政策法规依据,有些还没有。为此,莱芜市委、市政府从完善人财物保障机制入手,使社区建设工作得以顺利开展。

窗含一园近水远山,笔临四季繁花烟树——这是无数人,特别是中老年的理想家居图。莱芜新东方华庭社区服务中心就让这一理想变为现实:社区将面朝城市最大公园的一座楼盘一至三层建成居民活动中心,设置书画室、棋牌室、读书室、舞蹈室、儿童乐园等,当然还有居民服务大厅。

新东方华庭是一处物业小区,同时也是一个社区。从规划阶段,就把居民活动中心考虑进去。但记者更关心的是那些老旧社区。原本没有居民活动中心的老旧社区,或是由多个小区、单位构成的大社区,该如何建设居民服务中心呢?

岳长胜说,“领导重视是个突破口。我觉得,有一位懂社区,又从心底重视社区建设的领导,这个很重要。”这一说法毕司东也赞同。他说,“莱芜社区管理的成果离不开市委、市政府的重视。莱芜市委书记王良把城市社区作为打通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的关键,多次调度工作进展,社区建设工作组也由市长王磊任组长。”

近年来,莱芜的社区建设逐步深化,仅社区建设领导工作小组就包括34个市直部门主要负责人,门可罗雀的高档餐馆、会所变成了社区服务中心,戴花园社区党支部书记刘庆仁的办公室变成了居民们的棋牌室……

新建、扩展、装修这些社区服务中心需要钱。2013年以来,莱芜市区两级先后为社区建设投入了5000多万元。如此大方花钱在近两年的莱芜很少见。

莱芜因钢铁而生,以钢铁为主业。近年来低迷的钢材市场影响了城市的财政收入。随着城镇化的发展,大量新市民涌进城市,城市的改造迫在眉睫。

新旧矛盾交织,社区问题日益凸现。在莱城区副区长朱爱莲看来,莱芜的社区建设与管理创新,都是被“逼”出来的,“为现实所逼,也为责任心所逼用。”

2013年,莱芜市委、市政府提出“一年规范、两年提升、三年创先”的目标要求,制定出台了《关于加强城乡社区建设工作的实施意见》,在组织领导、财政投入、政策支持、队伍建设等方面制定了一系列加快城市社区发展的政策措施。2013年4月至6月,莱芜启动了城市社区建设“百日攻坚”行动——100天基本做到社区有人、有钱、有场所。

回忆起那100天,莱城区民政局副局长马学秀至今“心有余悸”。因为找不到合适的场所,这个老资格的基层干部曾急得掉了眼泪。马学秀的办法是,抄底那些急于脱手的KTV、大酒楼等餐饮娱乐场所。这些场所大都地段好,又有较大的场地建服务大厅。或租或买,竟然屡试不爽。

当然,对居民而言,社区办公场所再漂亮,也比不上工作人员态度好、素质高来得更实际。记者在莱芜清馨园、北坦、吕花园等社区看到,在服务大厅为居民办事的多是20来岁的年轻人,王涛就是他们中的一员。他说,2014年4月以前,莱芜全市城市社区仅有236名工作人员,其中200人还是居委会成员,真正的社区专职工作人员仅有36人。“百日攻坚”中,莱芜面向社会招聘了163名专职社区工作人员,其中本科及以上学历的130人,占80%,他们的工资均由财政承担。

除了人员工资,社区工作经费也是一项长期的大开销。为此,莱芜制定出台了专门办法,市、区财政按照5:5的比例,年初列支全市社区办公服务用房补贴、人员生活补贴和工作经费补贴3项资金,实行年初预拨、年底结算。

细看账目,更能体会莱芜在社区管理上的用心。市级财政按每年每千户3万元,当年每新增1户加10元的标准给予社区工作经费补助,社区服务收入和“费随事转”经费全部留作社区工作经费。这个标准比山东省标准要高,甚至比上海市的补助标准还要高。算下来,每个社区每年办公服务用房补助资金达到10万元,社区专职工作人员生活补贴为每人每月2000元。区级财政则为每个社区和社区工作者建立专户,确保各项资金和补贴由区财政直接拨付到社区和社区工作者。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