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现代农业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5年4月1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最强专家团队“会诊”重金属污染——
治理稻米镉污染呼唤携手施策
本报记者 乔金亮 常 理

备受关注的南方地区稻米重金属污染治理取得新的进展。日前,南方地区稻米重金属污染综合防控创新行动启动会在湖南召开,由中国农科院牵头组织、国内多家权威科研机构160多位专家组成的专家团队将为重金属污染“把脉会诊”。

农业部环境保护科研监测所研究员刘仲齐长期关注重金属污染课题。他告诉记者,稻米中的重金属镉主要是在种植过程中从土壤、灌溉水和肥料转移而来,不同水稻品种对镉的吸收效率不同,土壤酸化程度也影响到水稻对镉的吸收。通过实施稻米重金属污染综合防控工程,从产前品种选择、产中水肥管理和土壤重金属钝化、产后秸秆回收和稻米加工等方面建立工程手段和措施,截断重金属镉被稻米吸收和富集的主要途径,为稻米安全生产创造条件,从而保障稻米质量安全。

农产品重金属污染被认为是个国际难题,其防治具有长期性和艰巨性。根据环境保护部和国土资源部去年公布的调查数据,与“七五”时期相比,土壤中镉的含量在全国范围内普遍增加,在西南地区和沿海地区增幅超过50%,在华北、东北和西部地区增加10%至40%。专家介绍,我国重金属污染特别是南方地区稻米镉污染是长期的水污染、大气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等众多污染叠加形成的,污染范围广、面积大。与大气污染和水污染相比,镉污染不易发现,隐蔽性强,滞留时间长,具有累积性,治理难度大。

有关部门对重金属污染治理的力度持续加大。农业部、财政部于去年3月批准启动湖南长株潭地区重金属污染耕地修复及农业种植结构调整的试点。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扩大重金属污染耕地修复试点范围。最近国务院专门批复了《农业环境突出问题治理总体规划(2014-2018年)》和《全国农业可持续发展规划(2015-2030)》,都把重金属污染防治作为重要内容,提出了明确要求和任务。

“经过一年多的努力,长株潭地区试点工作取得了初步的成效。今年年初,相关专家对此作了调研评估,认为应急修复治理总体思路和技术路线基本可行。”湖南省农委主任刘宗林说,尽管专家们进行了一系列的宏观研究,但稳定的低镉水稻品种、高效实用低成本修复治理技术和产品还不能满足实际需要,迫切需要加强镉低积累水稻品种的选育和修复治理的新技术新产品的研发攻关。

目前,重金属污染防控技术研究主要停留在单项技术上,大部分尚处于研究试验阶段,缺乏技术的集成配套,经济性不高、操作性不强、适用范围受限,实际修复效率低,尤其是在重金属污染修复方面,尚未找到适合我国国情的、可复制易推广、适合大规模农田治理的成熟综合技术措施。

“这就需要跨学科、跨领域的协同攻关。”中国农科院副院长唐华俊说,在农业部、财政部等部委的支持下,由中国农科院牵头,打通部门、学科、单位界限,组织开展了跨学科、跨领域的协同攻关。针对解决制约区域农业持续发展重大问题,已安排部署了东北黑土地保护、华北地区地下水资源高效利用、南方稻米重金属污染综合防控等协同创新行动。目前,稻米重金属污染综合防控作为科技创新工程第一个区域发展类协同创新行动正式启动,而稻米重金属污染综合防控又首先聚焦“稻米镉污染”治理。

中国农科院党组书记陈萌山说,此次协同创新行动启动了近年来全国最大、最强的科研团队,不仅有中国农科院多个研究所,还整合了湖南、湖北、广西等地的专家资源,从重金属镉污染特征与迁转规律,从稻米重金属污染过程防控、末端治理、综合防控技术示范等不同环节开展协同创新,力争形成一系列适合不同区域的先进、适用、易行的技术体系,从技术层面解决好重金属污染等农业可持续发展面临的热点问题。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