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综合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5年3月28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让创新真正成为经济发展主要驱动力
——发展改革委副主任林念修解读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记者赵登华 张双

本报北京3月27日讯 记者赵登华 张双报道:近日,《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正式印发。记者从3月27日举行的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上了解到,《意见》明确了改革创新驱动体制机制的总体思路和目标,部署了重点改革任务,将对我国经济发展向创新驱动转型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在例行吹风会上,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林念修强调指出,“《意见》概括起来是3句话,即‘一条主线,双轮驱动,四个坚持’,把握住这个总体脉络,也就把握住了《意见》的核心要义。”

“一条主线”就是深化改革。《意见》通篇都贯穿了全面深化改革这样一条主线,把改革作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中之重,也是通过改革加快破除创新驱动发展的体制和机制障碍。

“双轮驱动”就是要同步推进科技创新和体制机制创新。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核心是科技创新,但是,必须同步推进制度创新、体制创新,也包括商业模式创新,“两个轮子”必须同步推进,实现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同步调整,技术创新与制度创新的相互促进。

“四个坚持”就是要坚持需求导向、坚持人才为先、坚持遵循规律、坚持全面创新。坚持需求导向,就是要紧扣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需求,着力打通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通道,着力破除科学家、科技人员、企业家、创业者创新的障碍,着力解决要素驱动、投资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的制约。坚持人才为先,就是要将人才作为创新的第一资源,更加注重培养、用好、吸引各类人才,更加注重强化激励机制,更加注重发挥企业家和技术技能人才队伍的创新作用。坚持遵循规律,就是要根据科学技术活动的特点,遵循科学研究的探索发现规律和技术创新的市场规律。坚持全面创新,就是要统筹推进科技体制改革和经济社会领域改革,统筹科技、管理、品牌、组织、商业模式的创新,统筹推进军民融合创新,统筹推进“引进来”与“走出去”合作创新。

“《意见》是党中央、国务院总揽改革发展全局做出的一项重大部署,是我们主动适应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一项重要举措,其通过改革引领创新驱动发展,主要有3个方面的意义。”林念修说。

一是主动推动转型,从国际经验来看,创新驱动往往是资源供给和竞争环境变化“逼出来”的,只有主动建立适应创新发展的体制机制,才能赢得转型发展的主动权;二是加快推进转型,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实现“双中高”目标,必须制度先行、改革先行,尽快摆脱传统增长的路径依赖,越早改革越主动,越早改革代价越小;三是系统推进转型,根据创新规律、市场规律和发展需求,整体推进和重点推进相结合,打破既有利益格局,彻底激发创新活力,实现整体转型。

关于《意见》的改革亮点,林念修指出,主要体现为坚持全面创新、强化市场导向、突出人才为先和聚焦瓶颈制约4个方面。

坚持全面创新,就是要系统部署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改革措施,特别是注重形成经济体制、科技体制、人才体制、对外开放体制系统改革的合力,避免改革碎片化;强化市场导向,就是要真正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把改革重点放在着力创造一个能够从根本上激发全社会创新动力的体制环境上;突出人才为先,就是要用利益分配杠杆激发每一个创新者的内在动力,把利益分配机制建立起来,让科技人员“名利双收”;聚焦瓶颈制约,就是要着力化解长期制约创新发展的“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形成各类金融工具协同支持创新发展的良性互动局面。

“随着《意见》中一系列改革举措的落地和实施,必将掀起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浪潮,也必将激发创新驱动发展的内在动力,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供不竭动力。”林念修说。

林念修认为,《意见》围绕突出企业的创新主体地位,真正让企业成为创新主体,有很多细化考虑。简单来说,政府要支持企业创新,要做好3件事:

第一件事是“铺路”,营造激励企业和个人创新的市场竞争环境。“让企业能够创新,让真正创新的企业能获利,措施必须要跟上。”林念修说,《意见》这次特别讲到要实行严格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这是鼓励创新的重要环节。要优化相关领域的行业监管和市场准入,打破行业垄断和市场分割,调整资源配置政策,通过放开搞活,最大程度地释放全社会的创造活力。在某种程度上,在很多新兴领域放松管制、减少干预、营造环境,就是对创新最好的支持。这是政府要做的第一件事。

第二件事是“赋权”,让企业真正牵头来搞技术创新。林念修说,创新需求来自市场,创新的主力就应该是市场主体,创新的资源就应该向企业聚集。过去我国还存在着一些科研与市场脱节、与成果转化脱节的问题,企业在整个国家创新体系当中的话语权并不够。下一步,我们要在扩大企业在国家创新决策中话语权、完善企业为主体的产业技术创新机制等方面推进一系列改革。

第三件事是“造血”,强化对企业创新的普惠性政策支持。林念修认为,《意见》提出,要逐步将国家对企业技术创新的投入方式转变为以普惠性财税政策为主,就是要创造一个公平的环境、创造一个大家都来搞创新创业的土壤和条件。对企业的创新支持要突出普惠性的政策导向,通过提高普惠性财税政策支持力度来调动企业的创新积极性。重要的还是降低享受税收优惠政策的门槛和成本,让政策真正起到普惠作用。

国家发展改革委高技术产业司司长綦成元还提出,我们不仅要支持国内企业创新,也欢迎国外的企业来创新。围绕扩大科技计划对外开放,《意见》在机构建设等方面也明确提出了不少举措。

(本报近期将推出《意见》相关解读文章,敬请关注。)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