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周末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5年3月22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不妨汲取一点老北京人的恬淡心境,在晨昏颠倒的忙碌中,别忘了生活本身的美丽
京味儿心情

□ 端 然

二三月里节日多,按说就着节日恰是回味传统的好时候,记忆里的京味儿节日好像就藏在一个又一个特色的吃食里。沉甸甸、红彤彤的点心匣子是我儿时最爱,姥姥姥爷忙碌好几天才炸得的一盆盆素丸子、咯吱盒、排叉儿……总会最先给我尝。听父母说,除了拉洋片、耍猴儿、打金钱眼等等各种玩意儿,他们最念念不忘的是像一串儿佛珠那么长的山里红,一米多高的冰糖葫芦,以及爆肚儿、灌肠、茶汤等各种小吃。

现如今,这些东西似乎在各大庙会上都看得到,但那味道总觉得有点儿貌合神离。拿庙会上最常见的灌肠打一个比方。这些粗制滥造的灌肠简直就是从油锅里捞出来,炸焦了,硬邦邦的难吃。要做得地道,灌肠应该煎,而不是炸,要用大的平底铛、肥肠熬的荤油;不能切薄片儿,而要削成菱形片儿;火候应煎得一面焦一面软;浇的蒜汁儿,也应该是用蒜锤儿在小陶罐里一下一下捣出来的,而不是随随便便拍点蒜末儿、洒点儿盐末儿,就能糊弄的。

抛开庙会不谈,很多来北京的游客,总觉得吃点北京小吃就尝到了地道的京味儿。其实不然。小吃都是再朴素不过的食材,吃的不是这个,吃的是制作的讲究劲儿。

老北京人在精心烹制的过程中,慢悠悠地融入了一种安贫乐道、苦中作乐、随分守时的生活态度,把一箪食、一豆羹也变成了“生活的艺术”,虽不奢侈却依然精致。

北京是座老城,也是座皇城。居住此间的人们经多了、也看惯了朝代更迭、人生起落,朱楼起时宴宾客,朱楼坍塌鸟兽散,多少人显赫一时之后也不过草草收场。与其为了一时的功名利禄巴结钻营,还不如安守自己的本分,乐天知命。在自己的一方小天地里,虽然享不到大富大贵,但是能够怡然自得。

除了琢磨吃的艺术,性情散淡的老北京能找的乐子可是不少,种个花、养个鱼、提个笼、架个鸟、下个棋、品个茶、画个画、练个字、耍个拳……哪个都能讲究出个门道儿。正像老舍说的,“让花鸟鱼虫都与文化发生最密切的关系”。

常见着批评之语,说老北京特别是旗人贪图享乐、玩物丧志,甚至于清朝覆灭都归罪于此。这未免言过其实。这些京味儿的玩意儿,说到底,不过是人生中的一点变通,自我排遣,自我调适,自我补偿。闲暇为之,无伤大雅。

今时今日,京味儿的淡去无可挽回。崛起了无数新锐建筑的北京城,还能留着多少京腔京韵的老胡同、老房子?整天在写字楼里焦头烂额的年轻人,又容得下多少闲情逸致?不过,虽然城市风貌不可能因循守旧,但或许能尝试着,留住一点儿这个城市特有的味道。又或许,在当下这个浮躁嘈杂的时代,不妨汲取一点老北京人的恬淡心境,在晨昏颠倒的忙碌中,别忘了生活本身的美丽。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