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债改革要‘开明渠,堵暗沟’”、“农民可依法自愿有偿流转土地”、“国企改革先要落实政企分开”。在全国政协十二届三次会议记者会上,几位全国政协委员齐聚一堂,就中国经济如何更好适应新常态等热点话题,深入浅出地析事明理,不少意见建议切中要害、切实可行。
当然,提出好建议,只是第一步,关键还在于科学制定政策,让改革落地生根。
好的方案不能靠“拍脑袋”,必须进行全面深入的调查研究。既要下功夫了解党内外对改革的各种意见和建议,集思广益,也要大兴调查之风,下功夫发现基层的有益探索,在了解群众的所想所盼上做工作,精准把脉、精确指导。有了切实可行的好方案做基础,改革方能“好风凭借力”,达到预期效果。
让改革落地生根,首先要有好状态。面对经济进入新常态,有些党员干部心态出现了微妙变化:有的认为,多做无益;有的觉得,多做多错;还有的纪律意识淡薄,对重大决策部署执行不力,落实不到位;有的则为官不为,对工作消极敷衍、等待观望、畏首畏尾……这些心态和做法贻误改革时机,极其有害。越是形势复杂,矛盾交织,就越需要增强攻坚克难的责任担当和一心为民的公仆情怀,时刻保持昂扬向上、干事创业的精气神,勇于改革,狠抓落实。
让改革落地生根,还要有强有力的制度保障,用好监察的作用,杜绝懒政、怠政。尤其要用好督查这把“利器”,发现落而不实,要限期整改,切实消除“中梗阻”,打通政策落实“最后一公里”,确保政策落地生根。此外,还要严肃问责机制,对因执行不力、政策落不了地,导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任务不能完成的,该约谈的约谈,该问责的问责,坚决以行动落实改革。
让改革真正落地生根,看似老生常谈,其实具有重大现实意义。没有落实,再科学的建议、再精准的方案也白搭。一个问题一个问题地跟进解决,一项改革一项改革地扎实推进,我们的事业方能日积小善,终至大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