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2015新春走基层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5年2月17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产地市场也需要“新发地”
张 雪

“把新发地市场搬到您家门口”,韩建伟店里的这句话让记者印象深刻。在北京生活,买菜很方便,家门口的小店就有物美价廉的蔬菜。依靠城市中越来越成熟的农产品流通体系,新发地市场的新鲜果蔬甚至用不了半天就能端上我们的餐桌。

土里生、地里长的农产品,到了城市附近的农产品批发市场,就离市民的餐桌挺近了。这让记者突然想到,链条的另一头,带着露水的农产品要从田地里走出来,有多远?

我国的大部分鲜活农产品都要经过产地收购、运输,才能进入新发地市场以及后面的链条。产地市场应该是销售农产品的第一场所和农产品流通的第一环节。但产地市场现在却是我国农产品流通体系中的“软肋”。和新发地这样的销地市场相比,产地市场往往基础设施薄弱,区域布局不合理,经营方式传统单一,很难发挥商品集散、价格形成、信息传输的三大市场功能。这不仅导致处于产业链上游的农民没有市场话语权,而且加大了鲜活农产品的市场波动风险。

城里的市民要吃好,离不开新发地市场。乡下的农民想在家门口把菜卖个好价钱,也需要新发地这样的市场。我们可以在农产品主产区多建设一批区域性的,乃至国家级的专业产地市场,政府的资金政策多扶持一点,在价格信息提供、冷库仓储建设、物流体系等方面做好基础设施建设,让农产品走到餐桌,再近一点、再容易一点。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