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是那条弯弯绕绕的白磻公路,还是那梯田般向高处盘旋的一畦畦茶园,还是那漫山遍野迎风摇曳的青翠毛竹。时近岁末,伴着零零落落的迎新鞭炮,记者驱车再次探访赤溪这个坐落于福建福鼎太姥山风景区脚下的秀美村落。
作为福建宁德地区为数众多的畲族村落之一,赤溪不大,但很有名。要说缘由,是因为在这个人口不足2000人的行政村里,曾经发生过影响中国扶贫事业进程的大事。
30年前,一封题为《穷山村希望实行特殊政策治穷致富》的读者来信刊登在《人民日报》上。这封来信描述的福建福鼎县赤溪村下山溪自然村极端贫困状况,引起了党中央的高度关注。3个月后,中共中央发出《关于帮助贫困地区尽快改变面貌的通知》,一场波澜壮阔的扶贫攻坚事业由此拉开序幕,下山溪自然村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
距去年5月《经济日报》记者第一次来赤溪采访,转眼已经半年多时间。赤溪村又有了哪些变化?村民新年的收入咋样?我们决定再到赤溪看一看。
节日前夕的赤溪,处处弥漫着喜庆和欢快的气氛。家家户户门前张灯结彩,一副副红底金边的对联透着主人对新生活的满足和期许。走在村里宽阔笔直的水泥路上,不时有连接赤溪和附近乡镇的农村班车停下,扶老携幼的一户户人家,手提肩扛着大包小包从车上下来。村支书杜家住说,这都是赤溪在外面打拼的村民,过去我们的村民不了解外面的世界,现在出门打工做生意已经是赤溪的常态了。许多人在外面挣了钱,要么回来盖新房,要么回来投资产业,这在过去是想都不敢想的。
30年前的赤溪村,可不是今天这个模样。要说远,13个自然村分散各处山头,去一趟村部,没个半天到不了;要论穷,村财政不仅一分没有,而且还欠着10多万元债务,农民人均年收入才166元;要讲苦,家家竹木房、顿顿难揭锅。
今天的赤溪,群众收入增长了56倍,村民住房由草房变成了小楼,人均住房面积从8.5平方米提高到21.6平方米,脚下的路从羊肠小道变成了宽阔的水泥路,全村初中以上文化程度村民增长了6倍。
钟品灼,鼎翌农业专业合作社董事长。这位“80后”的年轻人是赤溪的种果大户和致富带头人。
“去年的收成怎么样啊?”记者问道。
“去年雨水足,光照时间长,果子长势很好,我种的10多亩红心蜜柚,产量有1万多公斤,半数以上卖到外地的都在每公斤10元左右,剩余部分就在村里等客人上门啦!”钟品灼喜滋滋地说。
“这个价格你满意吗?”
“过去我们也种蜜柚。可就是因为缺乏掌握科学知识和种植人才,蜜柚的品质和产量总是上不去,也就卖不出好价格。现在,这个价格应该是不错的了。”
“蜜柚都销到哪些地方?”
“过去是省内和附近地区为主。现在交通和物流方便了,来旅游的外地游客也多了,所以,我们的赤溪蜜柚也可以‘周游全国’啦”。
钟品灼告诉《经济日报》记者,这些年他发起成立的农业合作社已经发动了当地20多户群众入社,总计投入资金达到370多万元。除了蜜柚,他们的白茶、油茶、名贵苗木的种植及营销也开始红火起来。“群众每年拿到手里的现金越来越多,对合作社的信任度也越来越高。今年会有更多的农户加入进来。”钟品灼说。
同样的山水,同样的耕地,同样的村民。当年的赤贫村是怎样变成今天这样一个丰衣足食、景色秀美的富裕村的呢?“思想扶贫是基础,政策扶贫是关键,产业扶贫是核心,党建扶贫是保障”,在赤溪挂职担任驻村“第一书记”的福鼎市农业局干部王纯华这样概括赤溪扶贫的经验。
他用“赤溪三变”给我们算了一笔今昔对比账:一是基础设施的变化。从1995年10多个自然村陆续搬迁下山开始,赤溪的基础设施建设就一直未停。现在,全村街区道路全面实现硬化,饮水改造、电网改造、房屋立面改造相继完成,赤溪连接当地著名景区杨家溪的杨赤公路明年即可通车;二是增收之道的变化。曾经“地无三尺平”的赤溪,村民过去收入主要来自粮茶竹。这些年,赤溪一方面做足生态文章,利用丰富的生态林和纯净水资源,种红心蜜柚,栽珍贵苗木,养稀有鱼种。另一方面,依托附近5A级太姥山风景资源开展生态旅游,建酒店、开饭馆、搞漂流,人均收入从30年前不足200元增长到9430元;三是思想观念的变化。只要是有利于赤溪发展的外来投资项目,村民们都积极响应,要地出地,要人出人。去年建设杨赤公路福鼎段,全村仅用17天就完成了测量、拆迁、安置、放款等各项工作。
村党支部书记杜家住是村里的致富带头人,他利用当地纯净溪水养殖的25亩生态光鱼,每年能够带来7万元的收入。他指着自家的鱼塘说,自己祖辈都居住在这里,是赤溪扶贫开发的见证人和亲历者。
30年来,赤溪扶贫经历了3个阶段。前10年,各级政府用就地开发的方式实施“输血”式扶贫帮困,投资不少但收效不尽如人意;从1995年开始,政府将最为贫困的下山溪自然村22户村民整体搬迁到赤溪的长安新村,其后20年间陆续将地处深山的12个自然村共350多户村民迁至这里,从根本上改变了村民的生产生活环境;2010年以来,各级政府在产业、资金、科技、人才和基础设施等方面给予赤溪诸多政策倾斜,通过多部门协作,依据赤溪村的自然环境、资源状况和产业特色,找准特色发展路子,合理构建项目平台,多方争取政策、项目和资金,推动了赤溪扶贫向纵深拓展。
多年挂钩福鼎的宁德市委书记廖小军,归纳了当地近年来扶贫攻坚的“五个变化”:过去是缺基础设施,缺能人带路,缺扶贫经验,缺致富理念,缺基层组织;现在是各级党委政府扶贫攻坚有信心,帮困扶贫有思路,扶贫方式有改进,基础设施有发展,能人大户有作为。
“宁德市今后持续推进扶贫开发的方针不变、整合资金资源投入的方向不变、干部挂钩联系帮扶的方法不变,将努力做到‘输血’帮扶与‘造血’自立相结合、就地脱贫与搬迁脱贫相结合、资源开发与转移就业相结合,走出一条符合新时期宁德实际的扶贫攻坚之路”。廖小军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