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版:绿周刊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5年2月10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青年女科学家李永平——
为治水,走遍中国
本报记者 陈 颐
李永平在实验室。 本报记者 陈 颐摄

“我的胃像骆驼,有饭吃就多吃些,野外工作经常没有时间吃饭。”当记者在第十一届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颁奖前采访李永平时,这位华北电力大学资源与环境研究院教授左手托着饭盒,右手拿着面包说:“昨晚刚从云南回来,凌晨2点到家,我已经习惯这种工作节奏了。”

上世纪90年代,刚大学毕业的李永平被分配到化工厂,就初次接触到水污染治理这个陌生领域。在李永平的科研理念中,水系乃是一个有机的“生命体”,对环境的任何破坏,都有可能导致某些物种的灭绝甚至是整个链条难以逆转的永久性断裂。她对记者说:“生态环境的恶化、污染的泛滥,都会导致水资源面临危机,从而让清洁淡水日益紧缺。”这正是她孜孜以求于水系综合治理的原因所在。如何把不息的生命交还给河流,就是李永平不辍钻研的课题。

2007年,联合国在中国启动扶贫水项目,提出了改善中国贫困地区农村饮水安全和水资源综合管理的方案。作为专家,李永平走遍中国缺水的贫困地方。她告诉记者,该项目主要是帮助人们改善饮水安全。比如在学校、村庄设置水净化设备等;通过打深井、开挖渠道、改善灌溉、污水处理、河流治理等方法,解决水资源短缺问题,推广普及饮水安全以及节水的技术与理念。她还推动建立了更合理的水窖配置和资金运用机制,这套方法如今已被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作为范本在全球推广。李永平说:“我认为改善民生的事情非常有意义。在做项目时,我们强调‘三生’问题,即改善人们的‘生活、生计、生态’问题,这样可以帮助更多贫困的人们。”

李永平说,水体被污染可能只需要几年、十几年,但是治理和恢复却很难,需要几十年甚至上百年时间。如何帮助水系恢复生态功能呢?李永平说,水体都拥有自我净化的能力,我们需要通过系统性的分析,让水系恢复这种与生俱来的存在方式。她近年来一直致力于推动水文水环境耦合模型的开发应用,依据各水域环境、降水、植被、坡度等模块的精细数据,该模型可以帮助人们在极不确定的条件下分析和预测水循环、水污染的动态变化,从而为水资源管理、水环境治理提供有力支撑。

对于我国水环境治理,李永平建议分两种情况:第一,针对没有被污染的河流或者保持正常水体的河流,要尽力去保护,减少污染;第二,对已经污染的河流,我们应该去治理和修复它,使它的生态功能得以恢复。这要分不同的情况来对待,因为每个水系都是一个“有机生命体”,它里面的动物、植物都不一样,面临的问题也不一样,污染情况也不一样,因此,要采用不同的手段治理和修复。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